这日午后,秋高气爽,清风徐来。文震亨邀马骥到园西北角的“竹里馆”茶寮品茶。竹里馆四面环竹,茶寮建于竹林深处,临水而设,四面开窗,推窗可见修竹滴翠、碧水涟漪,环境清幽至极,是个静心品茶的好地方。
茶寮内早已备好茶具,一个身着素色布衣的茶童正蹲在炭炉旁候汤,神情专注。炭炉上坐着一把小巧的银壶,壶中水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偶尔有几缕白汽从壶嘴溢出,带着淡淡的水汽清香。茶案上摆放着一套紫砂茶具,壶身圆润,色泽温润,壶嘴、壶把比例匀称,一看便是名家所作;旁边还放着一个精致的锡罐,里面装着新采的明前碧螺春,茶叶条索纤细,卷曲如螺,色泽翠绿,透着淡淡的茶香。
文震亨盘膝坐在蒲团上,神态安详,手指轻轻摩挲着紫砂茶壶,缓缓道:“茶之道,在于静心。昔年茶圣陆羽着《茶经》三卷,详述茶之起源、器具、采制、烹煮、品饮之道,将茶从解渴之物提升至修身养性之境。品茶,非为解渴,而在体味其形、香、色、味、神,于一盏清茶中,感悟天地自然,沉淀浮躁心境。”
马骥学着文震亨的样子,盘膝坐在对面的蒲团上,可刚坐了没一会儿,就觉得腿麻,忍不住换了个姿势,跷起了二郎腿。他看着那套小巧玲珑的紫砂茶具,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小的杯子,一口就喝完了,够谁喝的?还不够润喉咙的。”他听着文震亨引经据典,什么“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什么“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只觉得头大如斗——不就是烧水泡茶吗?搞得这么复杂,真是小题大做。
茶童候汤已毕,见水至二沸,便提起银壶,先用沸水细细烫洗紫砂茶具,从茶壶到茶杯,一一淋过,动作舒缓流畅,如同行云流水。烫洗完毕,茶童打开锡罐,用茶匙取出一小撮碧螺春,约摸三克左右,置于茶壶中。接着,他提起银壶,高冲低斟,沸水沿着壶壁缓缓注入,茶叶在壶中翻滚舒展,霎时间,一股清新淡雅的茶香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茶童盖上壶盖,焖泡片刻,然后将茶汤分入两个小巧的品茗杯中。茶汤色泽清澈碧绿,如同初春的柳叶,在杯壁上挂着淡淡的茶痕;茶香清雅,既有草木的鲜香,又有花蜜的甜香,层次丰富。
文震亨端起一杯,先将杯子凑到鼻尖,轻轻嗅了嗅,闭目回味片刻,脸上露出陶醉之色;然后睁开眼,细细观赏茶汤的色泽,赞叹道:“明前碧螺春,果然名不虚传!汤色碧绿,香气清鲜,实属佳品。”接着,他分三口缓缓啜饮,第一口浅尝辄止,感受茶汤的鲜爽;第二口细细品味,体会茶汤的甘醇;第三口一饮而尽,回味喉间的甘甜。喝完后,他闭目良久,才缓缓睁开眼,道:“甘醇鲜爽,回甘持久,喉韵悠长,此乃茶之上品也。”
马骥早已口渴难耐,见文震亨喝得慢条斯理,心里急得不行。好不容易等到茶童给自己斟满一杯,他也顾不上观色闻香,端起杯子,仰头便“咕咚”一声,将一杯茶全倒进了嘴里。
“嗯?”马骥咂咂嘴,皱起了眉头,“没味儿啊?就跟喝了一口有点香味的热水似的,还不如我在临安喝的粗茶解渴。文先生,这茶是不是没放够茶叶?味道太淡了!”
文震亨看着他牛饮的样子,哭笑不得:“马小哥,品茶重在品味,而非解渴。此碧螺春贵在清雅鲜爽,需小口慢品,方能体会其鲜香、甘醇与回甘。似你这般囫囵吞下,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实在是暴殄天物。”
马骥挠了挠头,有些不解:“回甘?就是喝完嘴里有点甜是吧?那得多喝点才能感觉到吧?”他眼巴巴地看着茶童,意思是想再来一杯,而且最好换个大点的碗,这样喝着才过瘾。
文震亨无奈,只好示意茶童再为他斟上一杯。马骥这次记着文震亨的话,分了两口喝,但依旧喝得很快,喝完后砸了砸嘴,勉强说道:“嗯,这次好像有点味道了,有点像……青草味?还有点甜,确实挺提神的。对了文先生,这茶里是不是有咖啡因?我感觉喝完脑子清醒多了。”
“咖……啡因?”文震亨愣了一下,显然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一种能让人兴奋、提神的东西。”马骥解释道,然后又开始他的实用主义分析,“文先生,你说这茶这么好,它能减肥吗?我在书上看到,茶能刮油,经常喝能让人变瘦。”
文震亨被他问得一愣,沉吟片刻,道:“《本草拾遗》有云,‘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然品茶重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非单纯为了减肥。”
“能减肥就行!”马骥眼睛一亮,打断了文震亨的话,“那以后我得多喝点!每天喝个十杯八杯,肯定能瘦下来!”他顿时觉得这小小的茶杯顺眼了不少,甚至开始盘算着,能不能把这碧螺春带回现代,开个减肥茶店,肯定能赚大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