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亲缘选择的核心逻辑:个体与亲属的血缘关系越近,体内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就越高,基因就越倾向于让个体为亲属付出。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基因相似度是50%;兄弟姐妹之间也是50%;祖父母与孙辈之间是25%。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远多于对侄子侄女的付出;面对危险时,人们也更愿意保护自己的直系亲属——不是因为“偏心”,而是基因在默默计算“付出的成本”与“基因存续的收益”,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利他行为”就会被触发。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家庭里的财产继承,往往会优先考虑直系亲属。从基因的角度看,把财产留给子女,相当于为“自己的基因拷贝”提供了更好的生存资源,能提高基因传递的成功率;而如果把财产留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基因的存续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看似是“利益争夺”,实则是基因“自私”本能的外在表现——每个人背后的基因,都在努力为自己的拷贝争取更多资源。
再说说互惠利他。如果说亲缘选择是“为亲人牺牲”,那互惠利他就是“为陌生人合作”。比如原始部落里,有人今天打到了猎物,会分给没打到猎物的人;明天没打到猎物的人有了收获,也会反过来分给对方;比如现代职场里,同事之间会互相帮忙完成工作,你今天帮我写报告,我明天帮你做PPT;甚至连动物之间也有互惠行为,比如渡鸦会互相呼唤,一起分享找到的食物; cleaner鱼会帮鲨鱼清理口腔里的寄生虫,同时也能获得食物——这些“合作共赢”的行为,难道也是基因的“自私”策略吗?
答案是肯定的。道金斯在书中指出,互惠利他的本质,是基因的“长期投资”。基因会让个体暂时“付出”,比如分享食物、提供帮助,目的是为了在未来获得“回报”——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对方也能反过来帮助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最终实现基因的存续。这就像我们在银行存钱,今天存入一笔钱,不是“无偿赠送”,而是为了将来需要时能取出来,甚至能获得利息。
职场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为什么愿意帮同事?表面上看是“搞好人际关系”,深层原因是基因在告诉你:“今天帮了他,明天他可能会帮你,这样你们两个人都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保住工作就意味着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有了收入就能更好地生存,甚至能结婚生子,传递基因。”如果同事总是“只占便宜不付出”,你就会停止帮助他——因为基因发现,这种“投资”没有回报,继续付出只会增加自己的生存成本,所以会让你放弃合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心寒:难道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善意了吗?难道母爱、友情、合作,都是基因精心设计的“骗局”?其实并非如此。基因虽然是“自私”的,但它演化出的这些策略,却在客观上造就了生命的温暖与社会的秩序。
比如母爱,虽然本质上是基因为了延续自己,但母亲在付出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真实的快乐;孩子在被照顾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真实的温暖。这种情感体验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就像基因让我们感到“饥饿”,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吃饭、维持生命,但“饥饿”的感觉是真实的;基因让我们感到“快乐”,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重复对生存有利的行为,但“快乐”的感觉也是真实的。
“母爱伟大,但基因的账本上永远写着‘利益交换’。”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冷酷,但它不是为了否定母爱的伟大,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母爱的本质——它既是基因的“策略”,也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我们不必因为“基因的自私”而怀疑情感的真实性,相反,我们应该庆幸,基因的“自私”让我们拥有了这些温暖的情感,让我们的生命不再是冰冷的生存机器。
同样,职场合作虽然有基因“长期投资”的考量,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友谊、会提升能力、会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这些都是真实的收获。基因的“自私”只是提供了一个“起点”,让我们有了合作的本能,而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却能让这种合作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所以,生命的底层逻辑虽然是基因的“自私”,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就是“冷血算计”。基因的“自私”就像一颗种子,它会生根发芽,长出“亲缘选择”“互惠利他”这些枝干,而人类的自我意识、情感和道德,就像是在枝干上开出的花朵——它们源于种子,却超越了种子本身,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行为,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有“从众心理”,为什么会有“利他主义者”,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智慧,对抗基因的“自私”本能,创造出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而了解这一切,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自己的行为,更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更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