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众人皆是一怔。
谁也没想到,曹操竟未大举攻城。
“主公。”
刘晔捻着胡须,低声推测:“司空二次出兵宛城,显然志在必得。
但他克制怒气,不屠城、不强攻,应当是顾忌政令信誉。”
“正是如此。”
王炅合上文书,轻笑道:“他前几个月才发求贤令,若此刻滥杀无辜,天下贤士岂敢前来投效?”
“能忍人所不能忍。”
贾诩轻叹:“只可惜张绣与他仇深似海,否则再降一次,未必不可。”
话音刚落,四周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不少人神色异样,心中暗疑。
大蜻将士向来以死战为荣,人人坚信国运昌隆,从未有人如贾诩这般,动辄言降,令人侧目。
“咳……”
贾诩脸上微热,干咳两声掩饰尴尬。
“行了。”
王炅忍住笑意:“徐州大军已入沛国,谷阳、蕲县相继失守。
吕布十日内连克十二城,刘备只能据守丰县、箫县与小沛,成犄角之势。
你们看这一仗,结局如何?”
“吕布必胜。”
众人异口同声。
荀攸分析道:“吕军兵锋锐利,尤其那八百陷阵死士,几乎无人可挡。
刘备仅凭一郡之力供养万余兵马,粮饷器械难以为继。
不出半月,必败无疑。
届时徐州之危自解。”
“确实。”
刘晔感慨:“吕布出手迅猛,若小沛一旦失守,许昌将直面徐境,曹操不得不回师救援!”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嗒。”
“嗒。”
“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语气低沉:“倘若刘备败于小沛,曹操短期内无力东顾,必然转而稳住司隶。
这正是我们夺取交州、控制荆南四郡的良机!”
“谨遵军令。”
众人齐声应诺。
荀攸起身禀报:“交州用兵方略已拟定。
军议司建议两个出兵时机:二月,或八月。”
“为何选此时?”
张昭、乔蕤等人不解。
荀攸苦笑解释:“关键在于海上补给。
二月天寒,可用冰镇法保存粮水;八月正值鱼群涌动,沿途可捕鱼充作军粮。
这是军议司查阅大量航录后定下的窗口。”
“原来如此。”
张昭、王朗等人豁然明白。
心中也不由佩服军议司筹谋之细。
换作他们决策,恐怕会选五六月阳光充沛时出兵,反陷险境。
“主公。”
荀攸继续道:“我等一致认为,可先于二月取夷州,作为屯兵据点;再收复东治,练水师、试航路,也为牵星术与新舰实战演练。
待到八月,正式进兵交州——此战关乎数万将士性命,务必稳妥。”
“赞同。”
贾诩、刘晔、诸葛瑾齐声道。
“可行。”
张昭等人点头称是。
“可以。”
王炅沉吟片刻,抬眼环视众人:“征讨交州,少说需一年,甚至更久。
诸位可有合适统帅人选?”
荀攸愕然:“主公不亲征?”
“什么?”
张昭、刘晔也愣住了。
以往凡重大战役,皆由王炅亲自督阵。
此次南下,关系大蜻长远格局,他们本以为仍是主公挂帅,压根没想过另择主帅。
“耗时太长。”
王炅摇头,神情肃然:“且远征往返,若有变故,难以及时应对。
若我不在朝中,曹操、刘表必趁虚而动。”
“……”
众人默然。
统率一州战事,非雄才大略者不能胜任。
甘宁、廖化、黄忠、潘璋、徐盛皆为骁将,却难当总帅之任。
军议司中唯鲁肃可堪重任,却又需镇守淮南,不可轻离。
“主公。”
荀攸抬头,拱手请命:“我愿总领交州战局。”
“不行。”
王炅轻轻摇头,语气凝重:“公达,你是颍川人,身子经不起海上颠簸。
再说交州不同于江东、荆州,此番出征,你不宜前往。”
“主公!”
刘晔上前一步,正要请命。
王炅抬手制止,声音低沉却坚定:“公达,军议司已召回子敬,另举子义为两郡都督,并以大蜻符令调徐元直任都督参军,庞士元为都督主簿。”
“遵命。”
荀攸拱手领命。
王炅再道:“擢西阁祭酒鲁子敬为大蜻都督,位在军谘祭酒之上,兼领交州刺史,总揽交州战事;调荀攸为兵部左侍郎。”
“是。”
张昭与荀攸齐声应诺。
鲁肃辞去六部侍郎之职,升任大蜻都督,实为军议司首臣。
而荀攸转任兵部左侍郎,亦使军议司与兵部之间权责均衡。
然鲁肃身兼交州刺史与战场统帅,足见圣心独厚。
“准备出征吧。”
王炅挥了挥手。
“喏!”
文武群臣躬身退下。
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王炅轻叹一声:“将才难求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