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也年少,
却已随曹舒征战多年,
岂是关兴、张苞这等雏鸟可比?
汉家儿郎,岂有降贼之理?
关兴与张苞的回答斩钉截铁。
关兴与张苞非但不退,反而向邓艾姜维发起挑衅。
邓艾与姜维见状不怒反笑——在他们眼中,这两个年轻人不过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全军攻城!
除孟达旧部外,邓艾姜维沿途收编多支降军。这些归顺之师,多半要归功于孟达的示范效应。经过数次整编,魏军兵力已达一万五千之众,而关兴张苞麾下仅有六千守军。
城头攻防战骤然打响。蜀军仓促应战,守城器械严重匮乏,滚木礌石所存无几。在邓艾姜维的凌厉攻势下,蜀军防线渐显颓势。
突然,城内守军竟竖起降旗!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投降浪潮瞬间席卷全城。这般连锁反应,远非关兴张苞这般年轻将领所能遏制。
怎会如此?!二人面如土色。他们万万没想到城中早有叛徒潜伏。
这实乃邓艾手笔。身为暗卫统领,他随军携带的密探配合孟达劝降书信,轻易策反了城中意志薄弱者。前线战况被暗卫刻意扭曲,守军士气顷刻瓦解。
此刻绵竹城内,唯有关张亲兵尚存战力。虽说虎父无犬子,但两位年轻将领终究缺乏战场历练。在震天喊杀声中,城池终告失守。关兴张苞连自刎都未能如愿,双双被邓艾姜维生擒。
邓艾与姜维注视着眼前的年轻将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曹舒的悉心教导,为他们增添了不少乐趣。
说起来,关兴和张兴的年龄与邓艾、姜维相差无几。
正是这种同龄人的身份,让邓艾和姜维内心涌起一股成就感。
比起关辛和张豹,他们显然更为出色。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曹舒的栽培。
孟达将军,接下来我们是否该向成都进军了?邓艾转头询问孟达。
孟达含笑点头。
成都城中还有不少我的故交。他微笑道,我可以再给他们写信,让他们认清形势,早日归顺。
劝降这件事,孟达似乎已经乐此不疲。
独自背负骂名怎能甘心?自然要拉上昔日同僚才行。
况且,有福同享才是正理。
孟达可不是自私之人。
于是,这晚孟达又挑灯夜战。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十余封书信交到了邓艾和姜维手中。
在暗卫的高效运作下,这些信件很快送达成都。
这也暴露出成都城防的漏洞。
即便大敌当前,城门依旧敞开,商旅往来如常。
虽然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却给了暗卫可乘之机。
很快,成都方面有了回音。
正如孟达所料,他的旧友们对归顺曹营颇感兴趣。
众所周知,真正的汉室早已名存实亡。
诸葛亮扶持刘禅建立的季汉政权,合法性并不完整。
相比之下,曹营只需完成禅让,一切便顺理成章。
于是,成都城内投降者日渐增多。
不投降反而成了异类。
就连李严也给了回信。
其实在此之前,李严就与曹舒有过联系。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严最终决定归顺曹舒。
此刻的李严万万没料到,邓艾与姜维这两个狡猾的家伙,竟带着兵马抄近道杀到了成都城下!
虽说过程有些出入,但结局终究是一样的——投降。
经过一番拉扯,李严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不错的投降条件。
对此,邓艾和姜维也能接受。
毕竟,兵不厌诈,无论在哪儿都适用。
先稳住李严,让成都城不战而降,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
与此同时,成都皇宫内。
刘禅呆坐在龙椅上,目光茫然地盯着地面,手足无措。
他是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相父诸葛亮不在身边,李严那家伙又靠不住。
唯一指望的关兴、张苞被俘,绵竹城也失守了。
眼看曹军即将杀到城下,刘禅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终于,他崩溃了,抱头痛哭起来。
更让他绝望的是,他的皇后——益州张家之女,竟也来到他身旁,递上了一封劝降信。
原来,张家早已倒向了投降一派。
尽管刘禅与这位皇后并无真情实感,但名义上,她终究是他的妻子。
如今连妻子都劝他投降,刘禅怎能不崩溃?
他失控地摔砸着东西,心中满是苦涩。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