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浩浩荡荡,自天际延绵至城外三里,仍未尽数抵达。粗略估算,兵力不下十万。
虽双方兵力相当,但金兀术毫无出城迎战之意。
数日前代北一战,他亲率三十万大军,却被柴皓十二万兵马杀得溃败,至今历历在目。
十万金军与十万周军,战力悬殊!
周军阵型渐次展开,中军处,一袭白袍银甲的挺拔身影驾驭照夜玉狮子,在岳飞、韩世忠、高宠、杨再兴等猛将簇拥下,缓缓行至阵前。
金兀术眯起双眼,终于得以看清这位大周天子的真容。
代北之战时,柴皓远在数里之外,身影模糊,令他未能识破计谋。如今柴皓亲临阵前,相距不过数百步,金兀术方得见其风采。
“果然丰神俊朗,气度非凡,更有吞吐山河之威势。此人能得天下,绝非侥幸。”
即便身为敌手,金兀术亦不禁暗自赞叹。
柴皓之姿,确为当世雄主。
金国气运未衰,而大周因柴皓崛起如旭日东升。
思及此,金兀术忽生一念:“周皇,金周交战已久,两国皆损耗甚巨。不若就此罢兵,缔结和约,效仿当年宋辽,结为兄弟之邦,永息干戈,岂非上策?”
议和——这便是金兀术保全金国最后的退路。
倘若柴皓愿接受和谈,退兵休战,金国便能获得喘息之机。
他日若大周国势衰微,金国重振雄风,尚可卷土重来。
即便金国难以恢复昔日荣光,只要大周持续强盛,缔结和约对金国仍有益处。
然而金兀术心知肚明,和谈从来都是双方势均力敌时的权宜之计。
以大周如今的强盛,加上柴皓这等旷世雄主的魄力,岂会轻易与金国议和?
若易地而处,他金兀术身为大周皇帝,恐怕也不会应允。
因此金兀术将云州防务作为首要之务,和谈不过是最后的选择。
此刻面见柴皓,他仅是抱着一线希望顺口提及。
城下的柴皓闻言冷笑:金兀术,朕本以为你身为金国元帅,完颜阿骨打之子,必有高见。
未料竟说出如此愚昧之言!
若你我处境互换,你可会主动向朕与大周提出和议?
这声质问如惊雷炸响,令城头的金兀术目光骤暗。
他彻底明白,柴皓绝无可能接受和谈。
这本在意料之中——自古雄主岂容败敌苟存?
换作是他,亦会如此。
若无柴皓这般人物横空出世,金国在靖康之役后必将长驱直入,吞并中原。
而今强弱易势,曾经所向披靡的金国节节败退,柴皓却带领大周强势崛起。
更兼两国旧怨难消:既有昔日金兵南侵之仇,又有唆使列国围攻大周之恨。
这场战争本是金国率先挑起,岂能凭一句和谈就轻描淡写地揭过?
想通此节,金兀术暗自叹息,悔意微生。
早知会逼出柴皓这等绝世枭雄,当初何必轻启战端?
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当务之急唯有死守云州,阻遏柴皓兵锋,方能保全金国社稷,延续完颜氏江山。
柴南蛮!休要欺人太甚!
我大金幅员万里,子民千万,雄师百万!
纵然遭遇数场失利,亦未动摇根基!
柴皓在城下朗声道:本帅坐镇云州尚有十万雄师,据守坚城,尔等又能如何?
金兀术立于城垛之后,听闻议和不成,当即改口直呼柴南蛮,其变脸之速令人咋舌。
尔且记住!我大金十五万铁骑正兵临幽州,高丽十万水师陈兵海上!西北更有西夏十五万大军叩关!尔等腹地尚有田虎与赵宋余孽作乱!本帅倒要看看,尔等能在云州城下耗到几时!
既决意固守,金兀术便以四面合围之势动摇周军军心。毕竟除柴皓亲征之师外,其余各路战况尚未可知。
城下柴皓闻言轻笑,看来幽州捷报尚未传至此处。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