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山庄,后山禁地,剑冢。
此地并非坟茔,而是山庄历代先辈收藏、研究天下名剑,以及门中杰出弟子悟剑、葬剑之所。无数断剑、残剑斜插于黝黑的山石之中,历经风雨侵蚀,依旧残留着昔日的锋芒与剑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郁而锐利的气息,寻常弟子根本不敢轻易踏入。
谢云流选择在此闭关,正是看中了这里凝聚了数百年的剑道底蕴,与《太虚剑典》中那浩渺超脱的意境隐隐相合。
闭关石室简陋异常,仅有一石床、一蒲团、一灯盏。谢云流将一切俗务交由可靠的长老打理,摒除所有杂念,在石床上盘膝坐下。他没有立刻去翻看那本足以引起江湖血雨腥风的《太虚剑典》,而是先让自己沉静下来,调整呼吸,将自身状态提升至巅峰。
一日后,心境澄澈如镜,他才以最虔诚的姿态,双手捧起了那本兽皮典籍。
翻开第一页,并非想象中的具体剑招图谱,而是一篇总纲,字迹古朴苍劲,仿佛蕴含着某种大道韵律:
“太虚者,无形无象,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剑之道,始于形,忠于意,归于神,终与太虚同游……”
开篇立意,便远超寻常剑谱!它直接跳过了招式技巧的层面,直指剑道本质,探讨剑与心、与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谢云流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以往许多苦思不得其解的剑理困惑,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他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一字一句地揣摩。这《太虚剑典》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有对剑术基础力、速、巧、变的极致推演,更有对“剑势”、“剑意”、“剑域”等玄妙境界的深入阐述。其中记载的并非固定死板的剑法,而是一种凝练剑道本源的“理”,以此“理”为基础,可衍生出无穷变化,因人而异,因势而导。
谢云流本身剑法根基极为扎实,此刻得到这等高屋建瓴的指导,顿时如同久旱逢甘霖。他不再拘泥于名剑山庄传承的特定剑招,而是开始尝试以《太虚剑典》的“理”,去重新审视、梳理、乃至升华自身所学。
石室之内,不见他舞剑,唯有他身上时而散发出的剑气,时而凌厉无匹,切割空气发出嘶鸣;时而缥缈不定,如云如雾,弥漫整个石室;时而沉凝厚重,仿佛与整个剑冢的意志连接在一起。
他的精神完全沉浸在剑道的海洋中,忘记了时间流逝,忘记了外界纷扰。饿了便服用随身携带的辟谷丹,渴了便饮用石室内的山泉。他的眼神越来越亮,那不是锐利的光芒,而是一种洞悉本质后的深邃与平静。
将《太虚剑典》的总纲与前半部精义初步融会贯通,感觉自身剑道根基被打磨得更加圆融坚实后,谢云流才珍而重之地拿出了那本薄薄的、由萧凡亲笔所书的感悟手札。
与系统性的《太虚剑典》不同,这本手札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与临场感。翻开书页,仿佛能感受到京都城头那夜凛冽的寒风、震天的杀声,以及两位当世绝顶强者碰撞时那足以令天地失色的磅礴气机。
萧凡的文字,如同他的枪法,霸道、直接、一针见血。他详细描述了柳听泉的剑意如何从最初的“无垢”,在战意催发下,逐步攀升至“寂灭”,最终在与他霸王枪意极致对抗中,臻至“破晓”那一瞬的玄妙状态。
“柳公之剑,初如明镜止水,映照万物而无痕;战至酣处,则如万古寒冰,冻结生机,是为寂灭;然寂灭非终,于至暗至寒之中,蕴一线生机,一点灵光,与吾之霸道毁灭之意相激,遂有‘破晓’之击,混沌初开,阴阳分化……”
谢云流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模拟着当时的场景。他本身就是顶尖剑客,对剑意的理解远超常人,此刻通过萧凡这“对手”兼“战友”的视角,去反推、感悟柳听泉的剑道神髓,顿时有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体会。
他尤其着迷于对“破晓”一击的描述。那并非简单的力量叠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某种程度上相反的道——极致的“寂灭”与极致的“霸道”——在生死边缘碰撞、交融后,衍生出的超越两者之上的的全新力量!是一种从“无”到“有”,从“死”到“生”的创世般的意境!
这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他的剑道,承自名剑山庄,讲究的是“正”、“雅”、“锐”,是堂皇正道。但《太虚剑典》让他看到了“虚”与“无”的更高境界,而萧凡的手札,则向他展示了如何将不同的“道”,甚至是对立的“意”,融合升华的可能!
他开始尝试,将自身“正雅锐”的剑意,与《太虚剑典》中感悟到的“太虚”之意相结合。这并非易事,如同将水火相融,初期充满了滞涩与冲突。他的剑气时而中正平和,时而缥缈虚无,显得极不稳定,甚至几次差点内力岔道,震伤经脉。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超凡的剑道天赋和坚韧的心志,不断调整,不断尝试。他将萧凡手札中关于气机牵引、天地之力运用的感悟,与《太虚剑典》中的相应法门相互印证,寻找着那微妙的平衡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甲御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寒甲御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