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的马车在官道上不疾不徐地行了三日。
离愁别绪虽未散去,但她已强迫自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京城局势的分析与回京后的谋划中。
指尖抚过袖中那枚玄铁令牌冰凉的纹路,心中便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底气与责任。
然而,命运的轨迹再次被一道来自京城的金牌急脚递强行扭转。
这日午后,车队正在一处官方驿站休整,喂马、打尖。
永宁刚在驿丞安排的静室内用了些清淡饭食,正准备小憩片刻,忽闻驿馆外传来一阵非同寻常的马蹄疾响,以及护卫们警惕的呼喝声。
那声音急促而规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竟比之前传旨太监的仪仗更为迅疾凌厉。
“金牌急脚递!八百里加急!闲人避让!”
永宁的心猛地一跳,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阴云般瞬间笼罩心头。
她快步走到窗边,掀帘望去。
只见驿馆门口,一名身背明黄包袱、腰挎金牌的骑士,风尘仆仆,几乎是从汗湿淋漓的骏马上一头栽下,被早已闻声出迎的传旨太监和禁军队正扶住。
那骑士气喘如牛,脸色煞白,显然是一路未曾停歇,将马速催到了极致。
“圣、圣旨到……”骑士挣扎着吐出几个字,从怀中取出一卷比之前更为精致、也似乎更为沉重的明黄绢帛。
这一次,甚至连基本的仪仗都省了,只有这代表最高速递规格的金牌信使和他手中那卷仿佛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的诏书。
传旨太监的脸色也变了,他显然认得这金牌信使,更明白此种规格的旨意意味着何等紧急和重要。
他连忙示意禁军清场,将闲杂人等驱离,自己也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接旨。
永宁被秋雯扶着,走出静室,站在廊下。她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卷圣旨,手心微微沁出冷汗。
这一次,又是为了什么呢?是针对霍凛还是别的什么。
金牌信使深吸了几口气,勉强站直身体,展开圣旨,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声宣读。
他的声音虽然沙哑疲惫,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驿馆院落中:
“诏曰:北狄遣使入京,呈递国书,有意议和。此乃关乎国体、边疆安定之大事,朕心甚重。着镇北侯霍凛,接旨之日起,即刻移交北疆军务于副将暂代,轻骑简从,速速返京,参与和议诸事,不得有误!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院落内一片死寂。
议和?
霍凛返京?
永宁只觉得耳边嗡的一声,仿佛有惊雷炸响。
她下意识地扶住了身旁的廊柱,才勉强稳住身形。
这道旨意,比之前那道催她回京的旨意,更加突兀,更加令人心惊。
北狄怎么会突然议和,鹰嘴崖一役虽胜,但狄人主力未损根本,依其狼子野心,岂会轻易罢休。
这议和背后,是真心实意,还是缓兵之计,抑或是另有阴谋。
而急召霍凛返京,表面理由是参与和议,他是北疆主帅,熟知狄情,参与和议名正言顺。
但在这关键时刻,将一军主帅从前线召回,难道不怕狄人趁机反扑吗?朝中那些大臣,难道不懂“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吗?
无数念头在永宁脑海中飞速闪过,交织成一团乱麻,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京城之中,有一股力量,正在迫不及待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要将霍凛从北疆调离。
那传旨太监此刻也是面色变幻不定,他接过金牌信使手中的圣旨,只觉得这绢帛滚烫得吓人。
他看了看脸色苍白的永宁,又看了看手中这第二道旨意,心中叫苦不迭。这下好了,刚送走一位,另一位更要紧的主儿也得立刻回京,这趟差事真是……
“公主殿下,”太监转向永宁,语气复杂,“您看这,侯爷那边……”
永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深吸一口气,打断了太监的话:“公公,旨意已明,需立刻送往北疆大营。本宫的车驾,可否在此暂歇,等候侯爷一同归京?”
她的话看似询问,实则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既然霍凛也要回京,她没有理由先走。更何况,她必须留下来,亲眼看到这道旨意送达,亲眼确认霍凛的反应,或许还能与他同行一程。
太监犹豫了一下,想到两道圣旨皆与这位公主和侯爷相关,让他们一同回京似乎也更合情理,便点头应允:“殿下所言极是。咱家这就安排最快的人手,将此旨火速送往北疆。只是要委屈殿下在此驿站多等候几日了。”
“无妨。”永宁淡淡道,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里是她刚刚离开、此刻却因一道圣旨而再起波澜的边关。
等待的日子变得异常煎熬。
永宁住在驿站最好的房间里,却夜不能寐。
她反复推敲着“议和”的可能与陷阱,担忧着霍凛接到旨意后的愤怒与无奈,更忧虑北疆的局势。
霍凛一旦离开,那些刚刚经历恶战、主帅又被突然调离的将士们,军心是否会动摇,接手的副将能否稳住局面,狄人若知此消息,会不会立刻有所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冷面将军宠妻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