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恍然:“有人撑腰。”
“而且这人,知道咱们在推农技,知道屯田是命根子,更知道流民最怕什么。”陆昭冷笑,“所以他不让人学技术,不让人测土,不让人修新犁——因为一旦吃饱了,谁还信他那一套?”
“那咱们……继续等?”
“等。”陆昭走出破庙,抬头看了眼天,“再给他三天。让他多收几个徒弟,多画几张符,最好能拉个百八十人,围着火堆念经。到时候——”他顿了顿,“咱们办个‘农技开坛大典’,请全城百姓来看,新法种的地,亩产多少。”
“和他对着干?”
“不是对着干。”陆昭摆手,“是让他自己塌台。人一吃饱,嘴就硬了。现在他们怕雷劈,等收了新粮,他们只会说——‘那老道的灰水,还不如一碗稀饭管用’。”
第四天,陆昭下令在城南搭台,挂起“农技开坛,实产为证”八个大字。又让农技官们把试验田的谷穗扎成束,挂在台前,旁边立牌写着:“代田法,亩产二石六;旧法,一石八。”
消息一传开,安置区里议论纷纷。
那道人果然坐不住了。当晚,他提前出门,直奔土地庙。陆昭早让赵云带人暗伏庙外,远远看见庙里点了盏油灯,影影绰绰跪了十几个人,道人站在中间,举着一张新画的符,高声念诵:“苍天将醒!地火将燃!七月十五,代天行罚!凡用邪技者,五雷轰顶,家宅成灰!”
赵云伏在草丛里,听得真切,回头对亲兵道:“记下了。”
亲兵点头:“一个字没漏。”
庙内,道人将符烧了,灰分十份,混水让众人饮下。末了,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红布,展开,上面用黑墨画着古怪符文,中央写着“天师令”三字。
“此乃天师亲授,持之可避火劫。”他低声说,“但需每人供米一升,香油三钱,方可领取。”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小声问:“要是没钱呢?”
“没钱?”道人冷笑,“那便等七月十五,看天雷劈谁家屋顶。”
陆昭在庙外听得清楚,轻轻摇头:“这哪是传道,这是收保护费。”
他转身就走,临行前对赵云说:“再等两天。让他把‘天师令’卖出去,把钱收进袋里。到时候,咱们不抓人,抓账。”
“账?”
“他敢收钱,就敢记账。流民里头,总有识字的。只要有一笔进出,咱们就能顺藤摸瓜。”
赵云皱眉:“万一他不记呢?”
“那说明他背后有人记。”陆昭笑了笑,“一个神棍,不会自己跑腿送钱。他背后那人,才是咱们要等的鱼。”
第五天清晨,一名农技官匆匆来报:“将军,安置区西头有个老账房,原是李员外家的,前些日子被赶出来,昨夜偷偷记了笔账——‘七月三,收米七斗三升,钱八百廿文,天师符十道’。”
陆昭眼睛一亮:“笔迹呢?”
“像是仓促写的,但用的是李员外家惯用的‘勾末’写法,末笔上挑。”
“李员外?”陆昭笑了,“前两天还闹着要拆渠赔银,说祖坟被水冲了。结果呢,他家的账房在替神棍记账?”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安置区一路划到李家庄园,又绕回土地庙。
“一条线,三头连:一头是流民,一头是神棍,一头是士族。”他轻声说,“现在,咱们只缺一头驴——能自己走进陷阱的那种。”
赵云问:“要不要把那账房请来?”
“请?”陆昭摇头,“不请。让他继续记。明天起,咱们的农技官去西片讲课,就讲‘粪肥沤制法’,说‘生肥伤根,熟肥增产’。我倒要看看,那账房写不写‘七月四,收米八斗,符十一道’。”
他转身,拿起一支炭笔,在竹片上写下一行字:“七月十五,开坛大典,实产为证。凡到场者,赠新法谷种一升。”
写完,他吹了吹炭粉,笑道:“让大家都来听听,是‘五雷轰顶’响,还是开镰收稻的声音响。”
喜欢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