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是个穿灰布衫的小吏,手里捧着个食盒,说是李御厨让送来的。打开食盒,里面是罐用油纸封好的酱料,还有张字条,上面写着 “灵菇酱需配新采的春笋,可解旧毒”。苏清欢拿起酱料罐,刚碰到青铜小鼎,鼎身突然热了起来,罐底竟印着个小小的鼎纹,和小鼎上的一模一样。
“李御厨怕是早就知道小鼎的事。” 王伯凑过来看了看,“当年苏三夫人总说,这鼎和她师兄有关,想来就是李御厨了。”
春桃突然拍了下手:“对了!我刚才从苏家出来,看见柳玉茹的丫鬟偷偷给刘厨家送东西,好像是包银子!” 沈砚之眼神一凛,站起身道:“我现在就去城郊,晚了怕他跑了。” 苏清欢赶紧给他装了罐酱瓜和几块灵菇饼:“路上垫垫肚子,小心些。”
沈砚之接过食盒,脚步顿了顿,低声道:“放心,我不会让他们再伤你分毫。” 说完转身就走,青衫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的暮色里。
春桃捂着嘴偷笑:“小姐,沈大人看你的眼神,比火锅还热呢!” 苏清欢敲了下她的脑袋,脸上却忍不住发烫,低头看了看怀里的青铜小鼎,鼎身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这时,周婆婆端着个碗进来,里面是刚蒸好的红薯,笑眯眯道:“清欢丫头,给你送点红薯,刚才多亏你戳穿谣言,不然咱们以后可吃不上这么好的菌子了。” 苏清欢接过红薯,往她碗里舀了勺灵菇酱:“周婆婆,这酱配红薯好吃,您尝尝。”
正说着,就见巷口来了辆马车,车帘掀开,柳玉茹探出头来,脸色铁青地盯着清欢小筑的方向。春桃刚要骂,苏清欢拉住她,笑着扬声道:“柳小姐,要不要进来尝尝我的新菜?春笋灵菇煲,清热解毒,正好治治心浮气躁。”
柳玉茹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下车 —— 刚才王二被沈砚之吓破胆的样子她都看见了,御史台的人可不好惹。她狠狠瞪了一眼,吩咐车夫:“走!” 马车轱辘辘地走了,溅起一地泥点,却连清欢小筑的门槛都没敢碰。
春桃 “呸” 了一声:“怂包!只会躲在后面使坏!” 王伯笑着添柴:“她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后啊,清欢小筑的名声只会更响。”
苏清欢把李御厨送的酱料倒进锅里,和春笋、灵菇一起炖着,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青铜小鼎在案头静静躺着,鼎身的云雷纹似乎比往日更清晰了些。她想起沈砚之刚才的话,想起王伯说的旧闻,想起春桃脸上的红印,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劲儿 —— 不管柳家藏了多少腌臜事,不管苏家的水有多深,她都要把真相挖出来,给原主的娘讨个公道。
夜色渐深,清欢小筑的灯还亮着。春桃在算账,王伯在收拾灶台,苏清欢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李御厨送的字条,指尖划过上面的鼎纹。门外传来脚步声,是沈砚之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个布包,进门就道:“刘厨招了,当年是柳家逼苏三夫人下毒,她不肯,就被柳家联合他害死了,那本菜谱是柳玉茹后来偷拿的。”
布包打开,里面是本青布封面的菜谱,上面绣着个小小的鼎,和青铜小鼎上的纹路一模一样。苏清欢翻开菜谱,里面的字迹娟秀,末尾还写着 “清欢亲启”,正是原主生母的笔迹。她的眼眶忽然热了,指尖轻轻抚摸着字迹,仿佛能摸到当年那位厨娘的温度。
“找到了就好。” 王伯叹了口气,眼圈也红了,“三夫人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沈砚之递过来一块手帕,声音放轻了些:“柳家和刘厨的供词我都录了,明日就能递上去。以后,没人再敢欺负你了。”
苏清欢抬起头,对着他笑了笑,眼里闪着光:“谢谢你,沈大人。今晚的火锅还热着,一起吃点?”
春桃已经手脚麻利地添了副碗筷,笑着道:“沈大人,小姐特意给你留了最肥的灵菇!”
沈砚之坐下来,看着锅里翻滚的菌菇,看着案头暖光的小鼎,看着身边热热闹闹的几个人,忽然觉得,这市井里的烟火气,比皇宫大殿的琉璃灯还要暖。他夹起一块灵菇,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配上脆生生的酱瓜,竟是从未有过的爽口。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清辉洒在清欢小筑的瓦上,和屋里的灯光映在一起,温柔得不像话。巷子里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三下,清脆响亮。苏清欢看着满桌的人,看着锅里咕嘟的火锅,忽然明白,所谓清欢,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这烟火里的真心,是困境中的相守,是把苦日子熬成甜的勇气。
青铜小鼎在案头泛着淡淡的光,鼎沿的酱瓜渍还没擦干净,却像是把这人间最暖的滋味,都悄悄锁在了里面。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清欢渡:味染人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