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晨光总比别处来得更静些,窗棂外的梧桐叶落了满地,却无人分心清扫。
姜临舟坐在堆满典籍的书案前,指尖划过《神农本草经集注》的泛黄书页,目光紧紧锁定在“清心兰”的注解上。
“兰生幽谷,色洁心清,主益气安神,解燥烈之毒,久服轻身,无偏性之害”。
他将这段文字仔细抄录在纸上,又从书架上抽出《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典籍,
逐一核对关于清心兰的记载,很快便整理出厚厚一叠理论依据。
“姜大人,您这几日都在查清心兰的资料,可是为了城外的防疫药方?”
隔壁书案的翰林编修王大人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如今京中流言四起,有人说昭阳公主的药方是抄袭苏芷依的,
还有人说……说姜小姐在边境抛头露面,有辱将门家风。”
姜临舟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却依旧温和地回道:
“谣言止于智者。
公主的药方我看过,配伍严谨,用药精准,与苏芷依所谓的‘古籍配方’看似相似,实则在剂量把控和辅药搭配上更胜一筹。
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典籍支撑,绝非凭空抄袭。
至于舍妹,她在边境防控瘟疫,救万民于水火,这是姜家的荣耀,何来‘辱没门风’之说?”
他将整理好的典籍摘要递过去,语气坚定:
“我已将这些记载汇总成册,明日呈给礼部尚书,再由他转呈陛下。
有了这些典籍佐证,既能为公主的药方正名,也能让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无话可说。”
王大人接过摘要,翻看几页,眼中满是敬佩:
“姜大人心思缜密,真是帮了公主大忙。只是……
听说吏部的姜侍郎(姜恒)近日在官员考核中,给支持公主的几位御史使绊子,您可得多加小心。”
姜临舟点头,心中早已清楚二房的小动作。
自父亲姜巍驻守边境,二房姜恒便一直觊觎姜家,如今见他高中探花、妹妹在边境立功、又与公主交好,
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总想找机会打压他们这一房。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翰林院就传来消息。
支持沈昭阳推广药方的御史陈大人,在吏部考核中被评为“不称职”,理由是“行事激进,不顾朝堂稳定”;
另一位曾为隔离营筹措粮草的户部郎中,也被指责“账目不清”,暂缓升迁。
消息传到姜临舟耳中时,他正在誊抄典籍摘要,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将笔放下:
“看来二叔是急着跳出来了。”
他立刻派人请来几位交好的清流同僚。
翰林院编修王大人、御史台的李大人、还有刚入仕的新科进士张大人。
几人在姜临舟的书房内密谈半个时辰,很快便有了对策。
三日后,吏部侍郎姜恒正在府中与幕僚商议如何进一步打压支持沈昭阳的官员,突然接到通传,说御史台有人弹劾他“考核不公,私怨公报”。
姜恒心中一惊,连忙赶往吏部衙门,却见姜临舟正与几位御史站在衙门前,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卷宗。
“二叔,”
姜临舟走上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是近三年来吏部官员考核的卷宗,学生与几位御史大人核对后发现,有七位官员的考核结果与实际政绩不符,
其中五位是曾反对过您的同僚,两位是支持防疫的官员。
不知二叔能否解释一下,这究竟是‘考核不公’,还是‘私怨公报’?”
姜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姜临舟竟会如此大胆,直接联合御史台查他的旧账。
那些被他打压的官员,确实有几位是因与他政见不合,可他没想到姜临舟会将卷宗整理得如此详实,
连他当年为了提拔亲信、故意压低他人考核等级的证据都找到了。
“你……你这是诬陷!”
姜恒强装镇定,却气得声音发抖,
“我是你二叔,你竟敢联合外人弹劾我?”
“二叔是朝廷命官,学生是翰林院编修,在此只论国法,不论私情。”
姜临舟眼神锐利,
“若二叔能证明考核结果公正,学生自然会向陛下请罪;
可若不能,还请二叔正视自己的过错,向被冤枉的官员道歉,
否则,学生只能将卷宗呈给陛下,请陛下定夺。”
周围的官员和百姓越聚越多,对着姜恒指指点点。
姜恒看着姜临舟手中的卷宗,又看着周围质疑的目光,知道自己若是再强硬下去,只会引火烧身。
他咬了咬牙,恨恨地瞪了姜临舟一眼,转身匆匆走进衙门:
“此事……此事我会重新核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姜恒虽未公开道歉,却悄悄修改了几位官员的考核结果,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打压支持沈昭阳的人。
消息传到翰林院,王大人对着姜临舟竖起大拇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星临世:天命凰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双星临世:天命凰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