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元年(公元25年)秋,洛阳城郊的旷野上,新朝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这座被刘秀选定为新都的古城,虽未经长安那般惨烈的焚毁,却也饱经战乱,城垣残破,人心浮动。定都于此,象征着刘秀政权的重心正式南移,剑指依旧被更始政权与赤眉军占据的关中与中原腹地。然而,通往帝座的道路,仍需用铁与血来铺就。
刘秀端坐于临时改建的南宫前殿,案头堆积的不再是河北的军报,而是来自更广袤战线的消息。他的目光沉静,却锐利如鹰。称帝并非终点,而是更残酷征伐的起点。他深知,盘踞长安的更始政权虽已腐朽不堪,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纵横东方的百万赤眉,更是心腹大患。他必须抓住更始与赤眉互相消耗的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廓清中原。
“陛下,”大司徒邓禹立于阶下,神色凝重,“更始内斗愈烈,张卬、廖湛等将领欲劫持更始东归南阳,事败后竟纵兵劫掠长安宫室,更始帝刘玄仅率少数亲信逃奔新丰(今陕西临潼)。关中已然大乱!此乃天赐良机,臣请率精兵西进,直取长安!”
刘秀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邓卿勇略,朕深知之。然赤眉大军已至华阴,其势正盛,更始残部亦非易与之辈。若卿孤军深入,恐遭夹击。”他目光转向另一侧沉稳的冯异,“公孙(冯异字),朕命你为孟津将军,与寇恂共领魏郡、河内兵,沿黄河北岸布防,严防洛阳侧翼,并伺机西向,经略关中。切记,稳扎稳打,勿贪速功。”
他又看向以勇悍着称的大司马吴汉:“吴卿,洛阳旧城残破,且多有更始余党盘踞。朕命你与朱祜、贾复、岑彭等十一将军,兵围洛阳,务必克之,以为我新朝根本!”
战略既定,汉军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吴汉、朱祜等人率领大军,将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此时镇守洛阳的,正是更始政权的大司马朱鲔。朱鲔曾参与谋害刘演,与刘秀有旧怨,自知难以幸免,遂拼死抵抗。洛阳城高池深,汉军连攻数月,竟不能下,伤亡颇重。
刘秀亲临前线,观察城防。他深知强攻损失太大,且拖延日久,恐生变故。他想起岑彭曾为朱鲔部下校尉,或有故旧之情,便派岑彭至城下劝降。
岑彭立于城下,仰头高呼:“朱大司马!往昔之事,各为其主,陛下宽仁,早已不计前嫌!今更始已败,赤眉肆虐,天下思汉,大势已然!公坚守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徒令士卒肝脑涂地,百姓再罹兵燹,岂是智者所为?何不早降,上可全宗族,下可惠黎民,更可封侯拜将,光耀门楣!”
城头之上,朱鲔沉默良久。他环顾左右,士卒面带饥色,眼神惶恐。回想更始政权入长安后的种种荒唐,对比刘秀在河北的声名,心中已然动摇,但仍顾虑自身性命。
刘秀得知朱鲔疑虑,当即指洛水为誓:“夫建大事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欲成大事者不计较小恩怨,朱鲔如今若降,官爵都可保全,怎会加以诛罚?此有河水为证,我绝不食言!)
誓言传到城中,朱鲔终于下定决心。他自缚出降,垂首于刘秀马前。刘秀亲自为其解缚,好言抚慰,并即刻拜其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降后,洛阳守军皆降,兵不血刃,这座千年古都,终于完整地回到了汉室手中。
刘秀入驻洛阳,立刻修缮宫室,确立宗庙社稷,正式以此为都。洛阳的平定,不仅获得了重要的政治象征和战略基地,更向天下展示了刘秀的胸襟与气度,使得更多更始政权的旧部乃至地方豪强,望风归附。
与此同时,西线战事亦在激烈进行。邓禹终究还是被刘秀任命为前将军,持节西进。他避开了赤眉军主力,自箕关入河东,击溃更始政权河东都尉,围困安邑。更始帝刘玄派大将樊参率数万人救援,被邓禹设伏大破,阵斩樊参。接着,邓禹又击败更始政权王匡、成丹、刘均等将领组成的十余万大军,平定河东,随后渡河西进,直逼关中。
而冯异则按照刘秀“稳扎稳打”的方略,率军悄然西行,一路招抚更始政权旧部,平定地方坞堡,势力稳步向关中渗透。
就在汉军步步紧逼之际,关中的局势发生了决定性变化。建武元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刘玄单骑逃走,不久被迫投降,后被赤眉军缢杀。曾经喧嚣一时的更始政权,仅仅存在了两年多,便彻底覆灭。
然而,赤眉军入主长安,并未带来安定。这支以流民为主的军队,缺乏有效的政治组织和统治经验。他们拥立了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但各营将领自行其是,朝会之时,争吵打斗,混乱不堪。他们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肆意劫掠,挖掘汉朝皇陵,盗取珍宝,暴行令人发指。关中百姓,刚刚摆脱更始的混乱,又堕入赤眉的暴政之中,由最初的期盼转为深深的失望和仇恨,纷纷筑垒自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帝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帝国风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