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虔城分兵
1277年春二月初九的日头,把章贡两江的水面晒得发烫,粼粼波光里晃着虔州城头的“宋”字旗。我站在州学门口的老樟树下,看着文天祥的亲兵将最后一捆卷宗搭上马鞍,青布包裹上还沾着昨夜研墨时溅的墨点——那是他亲手写的《梅州檄文》,字里行间的棱角,比校场边的石碑还要硬。
“刘铁,特战六队的甲胄都按‘三才阵’的路数备妥了?”我朝着队列喊了一声。
刘铁从十二名队长里跨步而出,他肩上的长枪斜挑着,枪缨红得像燃着的火:“回提刑大人,三十六副皮甲都加了竹片衬里,防箭雨的;短铳按您的法子改了引信,雨天也能燃。”他身后的三百精兵唰地挺直,黑衣劲装外罩着的皮甲上,用朱砂画着客家刀的纹样——那是白砚带着姑娘们昨夜连夜画的,说“朱砂能驱邪,刀纹能壮胆”。
正说着,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牵着一双儿女走过来,小公子手里攥着块用红绳系着的青铜碎片,那是上次从元军营地缴获的“回回炮”残片,被他当成了玩物。“刘云,”欧阳氏的声音里带着点颤,“我跟文山说好了,带孩子们去梅州,路上也好照看他的汤药。”
我往州学内瞥了眼,文天祥正对着地图出神,手指在梅州、漳州的位置上来回移动。“夫人,”我欠身时,腰间的青峰剑轻轻撞在甲叶上,发出清脆的响,“梅州去漳州的路,要过七处瘴气林,孩子们经不起这个。您看——”我指向西厢房,“阿黎已在州学旁盘下两间铺子,前院开医馆,后院通着州学的藏书楼,孩子们既能读书,又有个照应。”
欧阳氏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阿黎正领着两个姑娘搬药柜,柜门上“神农尝百草”的木刻在日头下泛着光。那两个姑娘是上次从元军手里救下的,此刻腰间别着短刀,见我们望过去,立刻按“三才阵”的起势站定——阿黎教她们的“护宅十三式”,虽比不得特战队员的功夫,护着家宅却绰绰有余。
“可文山他……”欧阳氏话没说完,文天祥已卷着地图走出来,手里还捏着支狼毫笔,笔锋上的墨汁未干。“就依刘云的意思。”他把地图往我手里一塞,“你看,我打算先入梅州,清剿那边的汉奸劣绅,把囤积的粮草运出来;再分兵一半给刘铁,让他带十二队特战队员去漳州,联络畲族的蓝太君——她手里有三千畲兵,是条硬汉子。”
我展开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三条线:一条是去梅州的山道,一条是漳州的水路,还有一条蜿蜒向北,通向福建的海上——那是给张世杰、季文龙的信,要用信鸽送。“文大人,”我指尖点在福建沿海的位置,“畲族的信得过,可张世杰将军那边,要不要派个亲信去?”
文天祥从袖中摸出块玉佩,上面刻着“宋室宗亲”四个字:“让赵时赏的族弟赵时用去,他认识张将军的副将。”他又在地图上圈出湖南潭州的位置,“还有张虎、张浚那边,我已写好信,让他们在潭州起事,牵制元军的兵力——咱们三面呼应,才能让伯颜首尾不能相顾。”
这时刘铁捧着个木盒过来,里面是三十六枚铜符,正面刻着“忠”字,背面是三杆枪交叉的纹样——那是“三才阵”的记号。“按您的吩咐,每队十二枚,三队符拼起来,能调令全队。”他拿出最上面一枚,递给文天祥,“这枚是主将符,您带着。”
文天祥接过铜符,在手里转了转,突然看向我:“刘云,我走之后,赣县、大余、信丰的矿山就全靠你了。”他从怀里摸出块令牌,上面刻着“提刑司”三个字,边缘已被磨得发亮,“这是调令矿工的令牌,你把他们编练成军,教客家刀法和三才阵——有了矿,有了兵,咱们才有底气跟元军耗。”
我接过令牌,入手时像握着块烙铁。阳光透过樟树叶落在令牌上,青铜的光里仿佛能看见赣县矿山的铁砂在水流里翻滚。“文大人放心,”我把令牌别在腰间,“三个月内,定让矿工们练成能战之兵。”
阿黎这时领着药童过来,手里捧着三个瓷瓶:“这瓶是‘辟瘴丹’,梅州的瘴气毒,让弟兄们出发前服一粒;这瓶‘金疮药’里掺了青钨石胆灰,比寻常药膏止血快三成;还有这个……”她递过个黑陶瓶,塞给刘铁,“是‘烟幕弹’,遇伏击时砸碎,白烟能遮半个时辰。”
吴燕殊不知何时站在树后,她换了身靛蓝色的短打,腰间的骨笛上拴着只银铃,身后跟着两只银狐。“我让山里的弟兄查了,梅州到漳州的路上有三处隘口,”她展开一张羊皮图,上面用炭笔标着“鹰嘴崖”“一线天”,“这两处可以设伏,元军的补给队每月初三、十六必过。”
白砚和王婉婉提着食盒走来,里面是客家汤皮,卷着腌菜和腊肉。“这是用大余的糯米做的,”白砚把食盒递给刘铁,“凉了也能吃,扛饿。”王婉婉则拿出本账册:“这是赣县、大余的矿石储量,您要的青钨石胆,够造五千支突火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剑照汗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