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化的“课程化体系”。将考古成果融入学校教育,开发从小学到大学的考古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推出“小小航海家”手工课,考古浮海记·第九十九章 《继承发扬》
让学生用纸板制作宋代罗盘与明代牵星板模型,通过模拟导航理解古代航海原理;中学阶段,开发“亚非航海贸易”历史选修课,结合考古发现的瓷片、贸易账簿,还原宋代至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学阶段,与海洋考古专业合作开设“水下遗迹保护”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泉州湾沉船的数字化建模工作。“考古教育不是培养考古学家,而是培养文化传承者,”林珊看着课堂上制作牵星板的学生,“让年轻人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古代航海者的智慧,才能让文化传承真正落地。”
国际传播的“本土化适配”。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调整传播内容与形式。在阿曼,将宋代贸易瓷与当地出土的阿拉伯玻璃器结合,制作“中阿贸易的千年对话”展览,用阿拉伯语讲述宋代海商与阿曼商人的合作故事;在斯里兰卡,推出“郑和与斯里兰卡的友谊”主题纪录片,重点展现考古发现的针路碑与当地传说的关联;在马尔代夫,开发“牵星导航”海洋科普活动,邀请当地渔民参与牵星板测量体验,用迪维希语讲解古代航海技术。“国际传播不能‘一刀切’,”程远看着阿曼展览的现场照片,“只有结合当地文化,才能让考古成果真正被理解、被接受,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截至2024年底,“科技赋能-文化叙事”传播体系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数字展访问量超过1亿次,相关纪录片在国际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全球对中国古代航海文明的关注。阿曼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说:“通过这些展览和纪录片,我们的民众第一次知道,早在宋代,中国与阿曼就有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这些考古成果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内涵。”
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