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村的处暑裹着清爽的风,初心碑旁的麦田已近成熟——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垂着,穗粒捏在手里发硬,清晨的露水滴在穗尖,折射出细碎的光。可麦丫手里的信鸽传书,却藏着秋收前的隐忧:中原的麦田遭了夜风,部分麦穗倒伏,穗粒磕在土上易脱落;南地的余湿未散,麦穗虽无霉斑,却透着几分潮软,怕影响晾晒;西域的沙土保肥不足,穗粒虽饱满,却比往年轻了些;北地降温太快,部分麦穗灌浆未足,穗尖仍有青粒;就连幽冥渊的魔地,也因土温昼夜波动大,麦根吸肥不均,麦穗大小不一。
“往年处暑风软,今年夜风却急,像是在催咱们早做准备。”阿烈蹲在倒伏的麦穗旁,小心地扶起一株,穗粒已有几颗落在土里,“倒伏的麦穗不能硬拉,一拉穗秆就断,粒全掉了;得先稳住根,再慢慢扶秆,就像扶着要倒的孩子,得轻得巧。”
小茶儿抱着南地的麦穗样本,穗粒捏着发潮,她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霉味,却有股土腥气:“俺们村的麦穗潮,是因为地下的湿气往上返,往年翻土晒地就能散湿,可今年翻土后还潮,俺试过铺茶枝,茶枝吸湿却不透风,穗粒反而更软了。”
小墨也掏出西域的麦穗和幽冥渊的麦根样本,西域的麦穗掂着轻,幽冥渊的麦根有粗有细:“西域的沙土留不住肥,麦粒长不沉;俺们那的麦根怕温差,白天暖根长得快,夜里冷根就停了,根不均,穗就不均,俺试过用暖石裹根,却裹不住昼夜的温差。”
麦丫走到麦田边缘,看着村民们正用竹筐捡拾掉落的穗粒,动作轻柔,像是怕碰疼了麦穗。突然,她指着远处的打谷场笑了:“秋收要‘收得全、晒得干、藏得好’,现在的问题看着是倒伏、潮软、粒轻、青粒、根不均,其实都围着‘保粒待收’的初心。咱们不用一道的法子硬解,而是把四道的智慧拆成‘稳根、散湿、补肥、催熟、匀温’五步,九域各取一步,再拼起来,就像串珠子,总有能串起来的。”
玄悲提着麦秸灯走来,灯芯掺了晒干的稻壳,佛灯的金光落在潮软的麦穗上,水汽慢慢从穗粒上散出:“佛门的‘聚阳散湿’能用上,南地的余湿怕阳怕透风,把稻壳磨成粉,混着佛灯的金光撒在麦田里,稻壳能吸地下的湿气,金光能烘乾穗粒的潮气——不是只用佛门的法子,是佛门的‘聚阳’掺着南地的‘稻壳’。”
云玄也掏出阴阳镜,对着北地的青粒麦穗照了照,镜面上映出穗粒里的浆水:“《两仪混沌诀》里的‘聚温催熟’能解北地的青粒,北地降温快,可用道心光引正午的阳气,聚在穗尖,让青粒快点灌浆;再用中原的秸秆铺在麦根旁,保住地温,根就不会停长——是道门的‘聚温’掺着中原的‘秸秆’。”
小墨眼睛一亮,突然从布囊里掏出两块魔心暖石,一块温热,一块微凉:“西域的沙土保肥不足,俺们把暖石切成薄片,一面敷上中原的堆肥,一面贴在麦根旁,暖石能把肥气匀在根上,沙土就留得住肥了;俺们那的温差问题,用温石裹白天,凉石裹夜里,一温一凉,温差就小了,根就能匀着长——是魔道的‘暖石’掺着中原的‘堆肥’!”
小茶儿也跟着点头,伸手摸出一捆细茶枝和东地的蚕纱:“中原的倒伏麦穗,俺们用茶枝编成长条,顺着麦穗的方向轻轻绑在秆上,茶枝韧,不会勒断秆;再用蚕纱铺在麦穗下,就算有粒掉下来,也能接住,不会埋在土里——是南地的‘茶枝’掺着东地的‘蚕纱’!”
麦丫笑着拿起春秋笔,在新竹简上写下“处暑备收录”,笔锋透着沉稳:“中原用‘茶枝绑秆+蚕纱接粒’,南地用‘稻壳吸湿+金光散潮’,西域用‘暖石敷肥+匀肥保粒’,北地用‘聚温催熟+秸秆保温’,幽冥渊用‘温凉石调温+匀根壮穗’——这些法子不是谁的独创,是九域的人看着麦穗的样子,一步步试出来的,就像去年大暑保穗,是‘看穗施法’,不是‘按法套穗’。”
话音刚落,一阵晨风吹过麦田,麦穗轻轻晃动,像是在点头。突然,初心碑上泛起温润的光,四道熟悉的影像缓缓浮现:简清言蹲在倒伏的麦穗旁,正用茶枝轻轻绑秆;墨尘手里拿着温凉两块暖石,正往麦根旁贴;凌霜华的剑阵化作一圈圈柔风,扶着下垂的麦穗,不让它再倒;妙音大师的佛灯飘在南地的麦穗上,金光裹着稻壳粉,正往穗粒上撒——他们的动作,和此刻众人商议的法子,分毫不差。
“前辈们早就懂,秋收不是等天赏,是靠人护!”小茶儿激动地拉住小墨的手,指尖的茶枝香和小墨指尖的暖石气缠在一起,落在倒伏的麦穗上,穗秆竟慢慢挺直了些,不再下垂。
阿烈看着影像,轻声道:“当年墨尘前辈重塑北漠,不是靠玄印的蛮力,是靠‘顺土护生’;简清言前辈焚文祭天,不是靠儒术的硬气,是靠‘惜物护粒’——现在咱们才懂,‘自渡’不是等着秋收,是在秋收前,把每一颗麦穗都护好,不让一粒掉在土里,不让一粒因潮发霉,不让一粒因青不饱,这才是对初心的守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极玄穹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四极玄穹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极玄穹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