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商量着先去给玉凤检查身体,反正苏建国九点才进手术室,那时候所有检查应该都结束了。
检查还是鲁明华陪着冯巧一起,抱着玉凤去的。
儿科医生姓金,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医生,在儿科临床医学上经验丰富。他带着金边眼镜,一脸的慈祥,看着就和蔼可亲。
这次他身边跟着个徒弟,这个名叫梁晓茹的小姑娘,是刚从医学院毕业分配过来的。个子娇小、皮肤白皙,脸上时常带着笑。在医院这种让人紧张沉闷的地方,看见她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会放松紧张的情绪。
一进诊室,梁晓茹一瞧见玉凤,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时常挂在脸上的笑不见了,换成一脸的担忧,急声问:“她怎么了?”
金铭医生还记得玉凤的病历,毕竟这事儿不多见。但他什么也没说,只笑眯眯的拿听诊器放在玉凤的胸口,认真的监听。鲁明华和冯巧怕干扰到他,都不敢说话。这情形不由让梁晓茹医生更担心起来。
金铭不慌不忙的收起听诊器说:“心律正常,呼吸正常!来,小五乖,把小手给爷爷,让爷爷给你把把脉!”
玉凤乖乖的伸出小手,放在金铭指的脉枕上。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望着金铭医生,小嘴巴紧抿着。
金铭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搭在玉凤的手腕上,眯起了眼睛。一时之间,除了金铭医生和玉凤这个小病患以外,其余三人都屏气凝神,生怕自己的呼吸声大了影响医生的判断。
金铭当然是一派从容,他柔声说:“来,把嘴巴张开,给爷爷看看你的小舌头。啊!”玉凤听话的张开小嘴巴,把小舌头还往外伸了伸。
梁晓茹也赶紧凑过来看:有什么问题呢?就见整个舌头颜色都偏红,所以这孩子阳气过盛?是吃了什么东西吗?她好奇的问金铭:“老师,这种舌色代表阳气偏亢,阴阳失衡,对吗?是吃了什么吗?”
金铭抬头对梁晓茹教导说:“嗯,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这孩子以前是体弱,但养得应该很精细,现在已经调养得差不多了。”他转头问冯巧和鲁明华:“最近这孩子可受到过惊吓?”
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面对病人时,他们首先会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望诊”。通过望诊,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接着,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这是“问诊”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真倾听病人的描述,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关键问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情。
除了望诊和问诊,老中医还会运用“闻诊”和“切诊”的方法。闻诊包括听病人的声音、呼吸等,切诊则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感受其气血运行的情况。
在完成了望闻问切这一系列的诊断过程后,他们会将自己的初步判断与病人的病因进行印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病人的体质、环境因素、情绪状态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老中医会根据诊断结果开出相应的药方,并告知病人如何正确服用药物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冯巧大致讲了她了解的经过,玉凤也说:“我们家牛牛平时可乖了,那天它的眼睛瞪得好大,一下子就朝我和爸爸扑过来了,我们根本跑不过它!
爸爸抱着我一下子就被它给撞倒了,本来爸爸都快要站起来了,又被它给撞倒了。我当时好害怕,我使劲的喊它,它才没再撞的!”说着又想起那天的情形,脸色发白,眼泪汪汪。
这些话让鲁明华和冯巧两个知情的人都听得心脏狂跳,何况是不知情的金铭和梁晓茹,他们更觉惊心动魄。
梁晓茹一时心像被人揉捏了一把似的,疼得她鼻子发酸。她走过去,伸手从冯巧手里抱过玉凤, 掏出自己的手绢儿,一边给玉凤抹着眼泪儿,一边小声的安慰:“小宝贝,不哭!你是叫小五吗?你可真勇敢!”
“我叫苏玉凤,小名儿叫小五!我们家的人都叫我小五!”
梁晓茹乐出了声,用手指点着玉凤的小鼻尖问:“那我可不可以叫你小五啊?”
玉凤认真的点头,也笑着说:“可以呀!阿姨你叫什么呀?”
梁晓茹太喜欢这个小家伙了,她用额头顶着玉凤的额头说:“我叫梁晓茹!你可以叫我晓茹阿姨!”
玉凤和梁晓茹说话间,金铭已经开好了方子,仔细叮嘱冯巧注意事项。他一说完,冯巧和鲁明华都站起来道谢,准备离开带孩子去抓药。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脚步声,听动静来了好些人。人还没进门就听一个清脆的女声说:“我待不了一会儿,得赶回婴儿室呢!我今天忙得很!”
话音未落,人就已经进来了,冯巧和鲁明华都认识:妇产科婴儿室的陈云。陈云整个人神采奕奕,一双大眼睛异常明亮。她后面是冯巧生产住院时的另外几个护士,最后进来的,竟然是常玉萍医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活在这温情人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在这温情人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