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的主治医生叫叶续扬,他家世代行医,擅长的就是骨科。三十六、七岁的年纪,眉眼清俊。看着很是温和的样子,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是很严谨的,上班时间时常也是不苟言笑的。参加工作十二年,现在是医院主任,行业内也很有声望。
他详细的问了受伤的经过,和倒下去的姿势以及后来又做了哪些动作?有没有恶心、呕吐甚至问他有没尿血。一边询问一边记录,表情沉着冷静。
苏建国躺在检查床上,老老实实的回答一个个问题。同来的几个人里,鲁明华和冯巧去陪着玉凤看诊了,剩下的人都站在一旁,满脸担忧却都一言不发的看着他。
叶续扬站起来走到苏建国跟前,示意他躺好,掀起他的衣服,只见后腰淤青的一大片,现在颜色已变成了紫黑,隐隐有密集的血点。
叶续扬伸手轻轻按压,问苏建国什么感觉,稍加力道,又问。换个地方再按压,再问。反复几次过后,转身回去坐下来,又是认真记录。
大家看着都以为有结论了,迟疑着是不是可以问问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严不严重啊?
还没问出口呢,叶续扬又站了起来,他让苏建国听他的指令做动作,要一边做一边说伤处是什么感觉。
苏建国配合着,一会儿向前屈、一会儿向后仰,一会儿侧着弯屈,一会儿再试着来个旋转。叶续扬记录后又让他去做X线片、超声和化验三项检查,他说拿到结果才能制定医治方案。
医院工作效率很高,几项检查很快出了结果,交到了叶续扬的手里。检查结果:腰椎骨折要手术,另有软组织损伤。
叶续扬解释说:“幸亏你们送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看来至少没有严重的炎症出现,有软组织损伤后面可以热敷一下。
骨折无疑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刻不容缓,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我们接下来要采取的措施是切开受伤的部位,将骨折的部分准确地复位,确保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然后,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将其固定牢固,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而你们作为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认真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
特别是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至少需要卧床休息三个月,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过早地下床活动,固定好的骨折部位可能会发生移位,即使最终愈合了,也极有可能导致畸形,给患者带来终身的遗憾。
手术安排在早上九点,现在已经快凌晨两点了。叶续扬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走了。他这时候回去稍作休息,就得着手准备手术事宜了。
玉凤的高热已经完全退了,液体也挂完了,这会儿在冯巧的怀里睡得沉沉的。
听了叶续扬的话,苏建国和冯巧不由一阵后怕,若不是鲁明华夫妻和马东升及朱家兄弟,他们这会儿还待在家里。那……这个骨折会变成什么后果?
夫妻俩对着连夜连晚,一路滑溜着送他们一家三口的一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冯巧抱着玉凤连连给众人鞠躬,惊得几个大老爷们忙不迭的摆手。
林国喜说:“你们这样就太见外了,乡里乡亲的,谁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啊?你们这样,反倒让大家都不好意思了!”
鲁明华笑着上前接过玉凤说:“就是!哪那么多客气?巧嫂子你让我家国喜陪你去办住院手续吧!”
手续办完,一行人把苏建国送回病房。
苏建国说:“辛苦你们几个一晚上了,我这里已经安顿好了,你们都请回去吧!我们回去再给你们道谢啊!”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马东升说:“你们回吧,我留下来,等建国做了手术再回去!”
马东升的儿子参军入伍后一直留在部队,儿媳孙子也都在一起。家里就只有马东升跟王素娥老两口,王素娥也知道他来了这里,晚点回去完全没有问题。
朱金山也不着急回家,但朱银山着急呀!他的儿子朱建民刚满周岁,正是学着走路的时候,带起来累人的很。朱金山说:“行,那我们兄弟就一道回了!苏老表,巧嫂子,你们别担心家里,我们会帮着照看的!”
林国喜问鲁明华:“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鲁明华说:“等天亮了,小五要做检查呢。”
她看大家齐刷刷的盯着她看,她忙解释说:“没事,就是常规检查。这孩子你们都知道的体质有点弱,医生说既然来都来了,就顺便给她做个体检!”转头对冯巧说:“巧嫂子,你是太着急了,医生最后说这句话的时候,你都跑出老远了!”
冯巧听鲁明华这么说才放下心来。刚进医院那会儿,她感觉自己就像个没头的苍蝇,慌里慌张的。那时鲁明华都怕她把孩子给抱摔了。
冯巧当时一听见医生说了输液、观察、回家几个字眼,心里一松就又担心起苏建国来,丢下鲁明华抱着玉凤在身后,噼里啪啦的就跑了。
鲁明华接着对林国喜说:“要不你先回去,我明天等检查完了把小五带回去,总不能把她留在这儿!”
最后林国喜也留了下来,没办法,他怕自家媳妇太辛苦。
喜欢活在这温情人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在这温情人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