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云肃然为昭烈护界金德元君奉上三柱清香,随即转身穿过侧廊,走向记忆深处的典藏阁。
典藏阁大门紧锁,窗棂尽封木板。他透过缝隙望去,阁内竟空无一物——那些曾高耸及顶、堆满道教典籍、功法笔录、山志药典的巍峨书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地原是白云观千年传承的文库,是他埋首青灯黄卷的所在,如今唯余一个积满厚尘的巨大空壳。
他缓步穿行于熟悉的回廊庭院,物是人非的苍凉感如潮水般漫上心头。是了,小师弟周玄策曾提过,师父在秦陇支脉寻得一处规模不大的小洞天遗迹,更宜清修悟道,已将整座白云观迁往彼处。
如今看来,搬迁的彻底。所有承载着白云观道统、历史与灵性的核心之物——青铜香炉、楹联匾额、神像祖师牌位、典籍藏书……但凡重要者,皆被小心翼翼地移走。
留下的,不过是这座依旧矗立京郊、供凡俗香客偶尔祭拜的空壳。
孟青云立于空寂的庭院中央,环视四周。夕光穿过古树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光影,却无法驱散那份深入骨髓的空寂。
他明白师父为何如此选择。在这灵气复苏、仙凡混杂、暗流涌动的时代,将真正的传承核心迁入更为隐秘、更适宜修炼的遗迹,无疑是对道统的最好保护。
虽然有些怅然若失,但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和了然。
真正的白云观,已然在另一个地方获得了新生。而这里,只剩下一段封存的记忆,和一份对过往的淡淡怀念。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留恋于这空荡的殿宇,转身向着后山迈步走去。
白云观后山,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苍翠的竹林,蜿蜒的石子小径,还有那一片片被精心打理过的菜畦和药圃,在午后的阳光下散发着宁静的生机。
孟青云沿着熟悉的小路缓步而上,心境与六年前离开时已是天壤之别。他神识微动,已感知到前方有熟悉的气息。
穿过一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还是那边晒谷场,树荫下的大石头还在,他看到一男一女坐在石头上,男的身着青色俗家弟子粗布袍,女的穿着藕荷色棉布裙子;听得声响,二人转过头,澄心更挺拔了,肩膀也宽厚了些,但那份沉静质朴的气息,丝毫未变。桃月乌黑的发髻挽起,依旧是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笑容。岁月似乎格外厚待他们,并未留下太多风霜的痕迹,只是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增添了几分家常的温暖与安稳。
“青…青云道长?!你回来啦?我们等你很久啦!”桃月率先出生。澄心已经跳下石台,快步向孟青云走来。他没有像桃月那样激动呼喊,只是看着孟青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个堪称灿烂的、属于澄心的笑容。
“青云师弟,你可算回来。”
孟青云的心一下子便落回了实处,所有近乡情怯的忐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快步走上前,同之前一般揽住澄心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一句:“澄心,桃月……我回来了。”
桃月已经激动得眼圈发红,几步跑过来,想拉孟青云的袖子又觉得不合适,手足无措地道:“太好了!太好了!白云道长和明心师兄他们经常念叨你呢!我们都以为……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她说着,忍不住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澄心也在一旁应和:“回来就好。”
他的目光仔细地打量着孟青云,似乎察觉到了孟青云身上截然不同的气息,但他并不在意那些,只是确认般地说:“你没变。”在他简单的认知里,孟青云还是那个孟青云,这就够了。
孟青云看着他们俩,澄心依旧话少却踏实,桃月褪去了少女的稚嫩,多了妇人的温婉,但那份善良和热情未改。他们站在一起,自然而和谐,仿佛天生就该如此。
“一晃六年过去,你们可有孩子了?……我可是备好礼物了……”
桃月颊边飞起两抹红霞,含羞低了低头,随即露出一丝失望与遗憾的神情。
孟青云顿时了然,正要开口,澄心却坦然道:“尚无。师父说此事不可强求,许是魂魄残缺之故,恐于子嗣有碍。”孟青云见二人丝毫不避讳,便笑道:“无妨,顺其自然。有了孩子定要让我认个干儿子。”
随即从储物袋中取出两个早已备妥的玉盒,“一点微物,于你二人身子骨应有些裨益。”盒中是两支品相绝佳的山参,其药性温和,纵是凡人亦可徐徐吸收,延年益寿。
桃月慌忙摆手:“青云道长,这太过贵重了!”
澄心却直视孟青云,径直接过玉盒道:“多谢。”他素不谙客套之道,只知这是青云所赠,既是好东西,收下便是。
桃月见澄心收了,也只得红着脸接过玉盒道谢。
暖阳轻覆三人肩头,竹影婆娑低语,菜圃的泥土芬芳糅着山间清气,周遭恬静而安适。
六载离别,似未曾在彼此间落下罅隙。那份根植于魂灵的亲近,那段共守白云观的岁月,轻而易举便将流逝的光阴密密缝缀。
故人依旧,山色如昨。
大抵,这便是归来的至深意蕴。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