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守卫眉峰微蹙,手腕一翻,掌心现出一枚青玉质地的记录灵牌。灵力注入其中,符文流转间已将信息检索一遍,他摇头道:“卷宗之内,阁下名字并未记录在册。阁下离京几载了?”
“约莫六年有余。”
“六年?”守卫眼底疑色更深,“这就难怪了。五年前,钦天监协同天刑台——对京畿之内身具灵根或修为者,进行过全域清点造册。阁下彼时既已离京,怪不得名录无载。”他指尖轻叩灵牌边缘,玉质发出清泠微响,“依律,阁下需具结可靠身份或担保人,否则,便请随我回衙受询勘验。”
周围的气氛悄然绷紧。几名守卫的手看似无意地按上腰间制式佩刀,那刀身隐约流转着简单符文的光泽。
孟青云心中泛起一丝苦涩,未料归家之路竟也横生枝节。他无意横生波澜,更不愿前往衙门接受盘问。心念电转间,只得无奈轻叹,从随身储物袋中摸索片刻,取出一枚略显陈旧却依旧沉甸甸的玄铁令牌。
令牌上深刻着“镇异司”、“巡狩卫·预备”的字样。
“不知此物,如今可还能作凭证?”孟青云将令牌递出。
守卫接过令牌仔细查验,脸色骤然凝固。他显然认得这旧制令牌,尤其那“镇异司”三字——约莫六年前,此机构经改制扩权,更名为“天刑台”,直掌《仙凡律》,监察天下修士,权柄煊赫。能持改制前镇异司令牌者,纵是预备卫,亦属元老之列。只是此人离去已久,早已淡出权力中心。
守卫的态度立刻恭敬了不少,双手将令牌递回:“原来是前辈。恕晚辈眼拙。既有此凭证,自然无碍。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规矩所在,您这样身份的人物入京,晚辈需得向上头禀报一声。还请您见谅。”
孟青云将令牌纳入袖中,心中已然明了。自己这“过气”旧人骤然现身,势必引动某些人的目光。他颔首道:“无妨,依例行事即可。”
守卫抱拳一礼,侧身放行。孟青云这才穿过高耸的城门洞,正式踏入大雍京城。
城内气象焕然一新,长街开阔,人潮涌动如织,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吆喝声此起彼伏。诸多屋宇皆经翻新,更有新建的楼阁隐约透出阵法守护的流光。空中灵气虽较城外浓郁一些,却也仅止于此,远不能与洞天福地相较。
他循着记忆,穿过条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巷,朝着旧宅方向行去。愈近家门,心头愈是百味杂陈,期盼、忐忑、感伤层层交叠。
然而,当他转过最后一道街角,远远望见记忆中那朱门紧闭、略显萧索的宅院时,却蓦然发现——宅院门前,竟静立着一个身影。
那人身着一袭青色锦袍,腰束玉带,身形挺拔,气质温润中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贵气与威严。他负手而立,似乎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听到脚步声,那人转过身来,展露一张俊朗温润的面庞,眉眼间依稀镌刻着少年时的轮廓,气质却已判若云泥——沉稳练达,目光深邃如渊,周身隐有温润灵光内蕴,修为赫然臻至筑基后期大圆满,甚至更高。
看见这张脸,孟青云的脚步骤然钉在原地,瞳孔急缩,震惊如潮水般漫过脸庞。
“玄策……小师弟?”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师父白云道长的关门弟子,也是他曾经生死与共、情同手足,却又因家族巨变而渐生疏离的小师弟——周玄策。
只是,当年那鲜衣怒马的少年亲王,如今已是气度雍容华贵、步履间自生威仪、修为臻至筑基后期的青年。他离去之时,小师弟不过筑基初期修为,果然不愧是木灵根的天才,在灵气稀薄之境竟能修炼至此等境界,比之那些隐世家族的天才亦不遑多让。
周玄策凝视着孟青云,唇角牵起一缕难以描摹的弧度,似有千般慨叹,又似尘埃落定般的释然。他缓缓开口,声线温醇似玉,却裹着一丝极力压制的波澜:
“师兄,别来无恙。城门口的消息传得飞快。我默算着时辰,你合该行至此处了。”
孟青云望着周玄策,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复杂得化不开的叹息。他侧过身,朝身后紧闭的朱门略一示意:“进去说话吧。”
周玄策微微颔首。
孟青云行至门前,用力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
吱呀——一声,
尘封六年的门轴发出喑哑的呻吟,门内景象缓缓映入眼帘。
预想中的蛛网密布、灰尘遍地并未出现。庭院虽空旷得有些寂寥,但青石板地面洁净如洗,廊下不见半片落叶,连花圃中的枯枝败叶都已被悉数清理,只余下新翻的泥土,仿佛随时准备孕育新的生机。整座宅院,只缺了些人烟气息,竟俨然维持着一副随时可待归人的模样。
孟青云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搏动,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这……是小妹和肖姨娘她们回来过了?”他的声音里压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与期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