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手,指尖拂过那焦黑的边缘,动作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冤魂。没有愤怒的咆哮,没有不甘的嘶吼,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沉重。郑清之死了,玄云子死了,吴德庸流放了……可孙老栓一家七口的血,真的讨回公道了吗?那幕后真正的黑手,依旧在阴影里,对着这“圆满”的结局,发出无声的冷笑。
他摸向心口,那里空空如也。碧落仙子所赠的玉符,碎了。那曾守护他生命的温暖,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晰的危机感,如同附骨之疽。父亲派来的杨影、杨山,如同两座沉默的山,守在外间,他们的存在,是保护,更是无声的警示——这条路,比他想象的更凶险万倍。
周玄策那日离开永平时沉重的眼神,皇帝在朝堂上褒奖时那深邃难测的目光,崔琰在人群中投来的、那看似平静却暗藏毒针的一瞥……所有画面在脑海中交织。
他拿起一支笔,蘸饱了墨,在一张崭新的宣纸上,缓缓写下四个字:以民为秤。
墨迹淋漓,力透纸背。
这秤杆,已被鲜血浸透。这秤星,是无数冤魂不瞑的双目。这秤盘的一端,是孙老栓们沉甸甸的绝望。而另一端……
杨慎抬起头,望向窗外那轮冰冷的明月,眼神中没有迷茫,只有一种被血与火淬炼过的、更加纯粹的坚定和……凛冽的锋芒。
另一端,注定要放上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玩弄权柄于股掌之上的头颅!这血,不会白流!这路,才刚刚开始!
紫宸殿,金碧辉煌,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龙涎香压不住空气中涌动着的权欲与算计。皇帝周胤端坐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玉珠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看不出喜怒,唯有一股沉凝如渊的压力笼罩着整个朝堂。
杨慎身着崭新的七品鸂鶒补服,站在文官队列的最末尾,位置低微,视野却异常清晰。他能看到前方那些或肥硕或精瘦的背影,看到他们交头接耳时微微耸动的肩膀,看到他们投向御座时那或敬畏、或试探、或贪婪的目光。这与他想象中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庙堂,相去甚远。
“臣有本奏!”一个清朗却带着刻意激昂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出列的是礼部右侍郎,崔相门生中的得力干将,彰显荣。
“讲。”皇帝的声音平淡无波。
彰显荣深吸一口气,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陛下登基八载,励精图治,四海升平,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然,国本乃江山之重器,储位空悬,非社稷之福,亦使臣民之心不安。臣闻,皇后娘娘贤德,抚育丽妃所出之皇子殿下,视若己出,呕心沥血。小皇子虽年幼体弱,然天资聪颖,血脉纯正,更得皇后娘娘悉心照料,龙气渐生!臣斗胆,恳请陛下为江山计,为万民计,早日册立小皇子为东宫太子,以固国本,安天下之心!”他匍匐在地,言辞恳切,仿佛句句肺腑。
此言一出,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
“臣附议!”
“章侍郎所言极是!国本当立!”
“陛下春秋正盛,然储君早立,方能绝觊觎,定人心!”
呼啦啦,殿中竟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员出列,齐刷刷跪倒一片,声浪汇聚,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直逼御座。其中不乏清流名士、勋贵子弟,更多的则是崔家一系及其附庸。他们看似恳求,实则逼宫。
杨慎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看着那一张张看似忧国忧民的脸,只觉得无比陌生。孙老栓一家七口的冤魂尚未安息,钱典吏、春红惨死的血迹未干,这些人却在这里高谈阔论什么“国本”、“安天下之心”?他们口中的“万民”,究竟是谁?他下意识地看向前方的周玄策。扶乐亲王蟒袍玉带,身姿挺拔如松,侧脸线条冷硬,目光锐利扫视着跪倒的群臣,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玄龟镜镜缘,一股无形的之气悄然弥漫。
皇帝周玄凌依旧沉默,冕旒珠玉纹丝不动。整个大殿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跪着的官员们额头贴着冰冷的地砖,冷汗却浸湿了后背。站着的官员,或面露忧色,或眼含讥讽,或事不关己,众生百态。
杨慎的心沉到了谷底。这就是父亲宁愿待在天水郡,哪怕政绩斐然也不愿进京的原因吗?天水郡的百姓安居乐业,父亲是实打实为民谋福的“父母官”。而这里,满朝朱紫,关心的只有权力倾轧,只有站队投机。百姓?不过是他们口中用来粉饰太平、谋取私利的工具罢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父亲杨云澍的深意与无奈——这京城,是权欲的泥潭,是理想者的坟场!
就在这压抑的寂静即将绷断之时,一个跌跌撞撞的身影,带着哭腔,连滚爬爬地冲进了大殿,扑通一声重重摔在金砖上,正是皇后宫中的首领太监,王德全!
“陛下!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王德全涕泪横流,声音凄厉得变了调,“小皇子……小皇子殿下……薨了!丽妃娘娘……也……也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