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云静静地听着,手中的动作渐渐不再那么生涩。桃月口中的世界,与他过往的成长经历和拜师以来接触到的精怪事件截然不同。自己那一十八年的成长经历,没受过任何苦楚,除了近两年被陶谦怨念折磨。那些精怪事件里充满了算计、背叛、悲情与毁灭,而眼前这片晒场,澄心的汗水,桃月的笑语,金黄的谷粒,却透着一种生机勃勃的安稳与希望。
“你们……不怕吗?”孟青云忍不住开口,声音有些干涩,“灵气复苏后,精怪也多了,山下也不太平。”
“怕,怎么不怕?……”小桃月好似想起什么心有余悸,“镇异司的修士和白云观的道士从河对岸的山上抓捕了两头好大的老虎和野猪,说是成了精的。不过老虎和野猪抓走之后,就太平啦。”
澄心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把汗,认真地说:“师父常说,妖邪祸乱是劫数,但人心向善,勤恳劳作,就是对抗劫数的根基。你看这谷子,春天种下,夏天除草,秋天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这就是最大的道理。”
桃月用力点头:“就是!而且有镇异司有白云观,有青云道长你们这些厉害的人保护着!我们只管把地种好,把日子过好!”她眼中是对未来的笃定和信任。
孟青云默然。这份“只管把日子过好”的简单信念,在此刻的他听来,竟有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他想起长兴县的狐妖胡娘子,她的执着与毁灭,又何尝不是为了守护她心中那份“日子”?只是选错了方式,托付错了人。
接下来的日子,孟青云仿佛找到了一个暂时的避风港。他不再强迫自己打坐修炼,而是每日跟着澄心,做着观里最普通的杂事:劈柴、挑水、清扫庭院、晾晒药材、翻晒谷物。澄心为人憨厚踏实,话不多,但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孟青云在他身边,心绪竟也奇异地平静了不少。
小桃月更是成了晒场和菜园里的常客,她总是找各种理由跑来“帮忙”,实则大半时间都在叽叽喳喳地说着山下见闻,或是好奇地围着孟青云问东问西。
“青云道长,你见过最厉害的妖怪是什么样子的呀?”一日,三人坐在晒场边的石阶上歇息,桃月捧着一把刚炒熟的南瓜子,眨巴着大眼睛问。
孟青云看着远处连绵的秋山,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见过一只狐妖……”他将长兴县“狐嫁”的故事,隐去了一些过于血腥和涉及自身秘密的细节,讲了出来。讲冯泊远的伪善算计,讲胡娘子纯粹的报恩之心与最终的绝望自毁。
澄心和桃月听得入了神,时而发出低低的惊呼,时而露出不忍和愤慨的神情。
那冯泊远真是坏透了!简直比妖怪还可恨!”桃月气得脸蛋涨得通红,攥紧了小拳头。
“那狐妖……痴情至此……”澄心则是长长叹了口气,眼中盈满同情,“恩情再重,终究不该……唉,人心之毒,竟至于斯。”他下意识地重复了白云道长的话。
“才不是!分明是狐妖报恩之心太坚决……被人利用了……”小桃月似乎感慨更深。
“报恩何至于搭上性命?助他完成心愿、重整家业、或是危难时刻救他一命,都是报恩之道,怎能白白赔上一条性命?”澄心难得争辩,更不忘叮嘱桃月,“你万不可如此,须知生命至宝,岂能轻掷。”澄心语气郑重,目光灼灼地盯着桃月,仿佛要将这道理刻在她心坎上,“报恩本是善举,若搭上性命,便成愚忠。世间万事,皆需权衡轻重,莫让一个‘情’字,蒙蔽了心智。”
桃月不服气地撇了撇嘴,小拳头仍攥得紧紧的:“可那狐妖一片赤诚,只为还恩,难道不感人吗?换作是我……”她声音渐低,眼中泛起一丝迷茫,似在想象那决绝的场景。
澄心摇头叹息,语气软了几分:“感人自是感人,可代价太大。助人之道,贵在适可而止。譬如你平日帮忙拾柴、照料花草,皆是小善,何必学那飞蛾扑火?”他顿了顿,望向远处秋山连绵的轮廓,仿佛在借景喻理,“生命如这金秋蝉鸣,短暂却珍贵,当活出本心,而非为他人殉葬。”
孟青云在一旁静听,此时才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如古潭:“澄心所言极是。报恩之心可嘉,但失了分寸,反成心障。那狐妖执念太深,终陷泥淖,当引以为戒。”
桃月听着,眼中迷茫渐散,化作一抹深思,她轻轻点头,喃喃道:“原来如此……报恩不该是绝路。”澄心见状,嘴角微扬,不再多言。秋阳斜照,晒场石阶上,三人沉默下来,只余蝉声聒噪,仿佛在应和着这生命的真谛。
听着他们的反应,看着他们脸上真实的喜怒哀乐,孟青云心中那团关于“我是谁”的乱麻,似乎被这平凡的对话暂时梳理开了一角。
在不远处的回廊阴影中,碧落仙子静静伫立。她并未现身,清冷的目光穿过秋阳,落在晒场上那三个身影上。她看着孟青云笨拙而认真地翻动谷粒,看着他被桃月的话语逗得偶尔露出的笑意,看着他讲述故事时眼中翻涌的复杂情绪——有对胡娘子的悲悯,有对冯泊远的厌恶,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对“平凡”的渴望与茫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念起万劫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