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刚漫过药谷的竹篱笆,李修缘(林砚之)已提着半桶晨露从玄冰洞返回。指尖还残留着玉盏中晨露的清凉,青玄道人今早传授的《自然道经》要义仍在脑海中流转——“道非静,亦非动,在灵草枯荣间,在晨露聚散间”,这些话与他昨夜研读的《金刚经》“应无所住”相印证,竟让他对“自然之力”的掌控又深了一分。
刚走到药谷入口,就见丹堂的管事周伯站在石桥旁,手里捧着一个朱漆木盒,身后跟着两个抬着樟木箱的杂役,神色恭敬。看到李修缘,周伯连忙上前躬身:“李师兄,奉太上长老与墨长老之命,特来为您安排亲传弟子居所,并送来本月的资源。”
“亲传弟子居所?”李修缘愣了一下——此前青玄道人虽收他为关门弟子,却未提及居所之事,他仍住在丹房的小木屋里。
周伯笑着点头,引着他往药谷深处走:“太上长老特意吩咐,要选一处清静且靠近灵草的院子,您看那处如何?”
顺着周伯指的方向望去,药谷西侧的坡地上,有一座雅致的小院。院墙由青石砌成,墙头爬着淡紫色的灵藤,院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是青玄道人亲笔所书的“修缘居”三字,字迹飘逸,透着股自然之气。推开院门,院内铺着青石板,左侧是一间宽敞的丹房,里面摆着新铸的紫铜丹炉,炉身刻着“聚灵符文”;右侧是一间书房,窗台上摆着几盆罕见的“凝魂草”,能安神定志;后院则连着一小块专属药田,田里已种上了几株中阶的“紫纹草”和“玄参”,旁边还立着一个灵力灌溉法阵,只需注入灵力,就能自动按需浇水。
“这……太贵重了。”李修缘看着院内的布置,心里满是惊讶——这样的居所,比普通内门弟子的院落奢华数倍,甚至堪比长老的居所。
“这是亲传弟子的标配。”周伯打开手中的朱漆木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瓶丹药、一袋灵石和一枚青铜令牌,“这里面是每月的固定资源:一瓶高阶回气丹(三十颗)、一瓶清心丹(二十颗)、一瓶蕴灵丹(十颗),还有五十块下品灵石。那枚青铜令牌是‘典籍阁准入令’,凭此令,您可进入典籍阁三层,阅览道宗核心典籍。”
李修缘拿起青铜令牌,令牌入手沉重,正面刻着太玄山的山纹,背面刻着“亲传”二字,边缘萦绕着淡淡的灵力波动——这是只有宗主和长老亲传弟子才能拥有的令牌,权限极高。他想起自己刚入宗门时,每月只有一块下品灵石和半袋糙米,如今的资源供应,已是天壤之别。
“这些灵草和丹炉,是墨长老特意为您准备的。”周伯指着后院的药田和丹房里的紫铜丹炉,“墨长老说,您在丹道上有天赋,这紫铜丹炉是用‘玄铁矿’混合‘灵铜’铸造的,能更好地聚拢灵气,提升丹药品质;后院的灵草,都是墨长老从高阶药田挑选的幼苗,适合您练习炼丹。”
李修缘心里一暖——墨长老虽不是他的亲传师父,却始终将他放在心上,这份关怀,让他想起前世在药谷时照顾他的老药农。他躬身对周伯说:“多谢周管事,也替我谢谢墨长老和太上长老。只是这些资源太过丰厚,我……”
“李师兄不必推辞。”周伯打断他,语气带着敬佩,“太上长老说,您的道心与天赋,值得这些资源;墨长老也说,您是丹堂的希望,这些资源能助您更快成长,将来为宗门做出更大贡献。”
送走周伯后,李修缘独自站在院中。晨风吹过,灵藤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泛起淡淡的灵气。他低头看着手中的青铜令牌,心里百感交集——从化名“林石”的杂役,到成为太上长老的亲传弟子“李修缘”,他在太玄山的身份完成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然之道”的坚守,源于青玄道人和墨长老的信任。
“林砚之,你再也不是那个只能在暗部厮杀的孤魂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的你,是李修缘,是太玄山的亲传弟子,有要守护的灵草,有要报答的师父,有要走的道——这条道,不仅是复仇之路,更是守护之路。”
接下来的几日,李修缘渐渐适应了亲传弟子的生活。每日辰时,他去玄冰洞向青玄道人学道,师父会结合《自然道经》和佛经,为他讲解“道与心”的关系;午时,他在“修缘居”的丹房炼丹,紫铜丹炉果然好用,之前炼制中品回气丹的成功率只有七成,如今已能稳定在九成,甚至偶尔能炼出上品;未时,他打理后院的专属药田,用自然剑的剑鞘感知灵草的需求,精准地调整浇水和施肥的量,紫纹草的长势比高阶药田的还要好;酉时,他会去丹堂帮墨长老处理丹材,偶尔指点丹堂弟子辨认灵草,他的讲解细致且实用,渐渐赢得了弟子们的认可;入夜后,他则在书房研读典籍,偶尔会拿出那卷破旧的佛经,与《自然道经》相互印证,心境越发澄澈。
这日午后,李修缘想起周伯提及的典籍阁,便带着青铜令牌,前往内门的典籍阁。典籍阁位于太玄山的中峰,是一座七层的木塔,塔身刻满了“护书符文”,远远望去,透着股庄严的气息。阁前的石阶上,站着两位身着灰袍的管事,气息都在筑基初期,显然是宗门特意安排的守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