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那声带着疲惫的“你们看着弄吧”,像一块浸透了水的厚棉布,沉甸甸地压在晓燕的心口上,闷得她好几日都透不过气来。车间里的气氛,也因此变得古怪。机器照旧轰鸣,面粉照旧飞舞,可那股子原先充盈在空气里的、带着人情温度的活泛气儿,却像是被抽走了大半。工人们手脚依旧在忙活,脸上却没什么笑模样,见了沈技术员,要么低下头假装没看见,要么就耷拉着眼皮,爱答不理。
沈技术员自己也憋着一股劲儿,整日埋首在那堆越改越厚、却也越改越显得冰冷的“规范”草案里,眉头锁得比那工艺流程图上的线条还紧。他知道老师们傅们抵触,可在他看来,这些“规矩”是“林记”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是必须要立的“骨头”,再难,也得硬着头皮往前推。
晓燕冷眼瞧着,心里跟明镜似的。光有“骨头”,没有附着在上面的“肉”,这规矩立不住,就算勉强立起来,也是个僵硬的空架子,早晚得散。这“肉”,就是人心。
这天,厂子里负责烤炉的老师傅老周头,因为严格按照新定的“炉温控制区间”操作,一炉“金丝枣泥卷”火候稍欠,表皮不够酥脆,被沈技术员拿着本子,当着几个年轻学徒的面,指出了“不合格”。老周头那张布满炉火印记的老脸,霎时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想争辩两句,看着沈技术员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重重地“哼”了一声,扭头蹲到墙角,吧嗒吧嗒地抽起了闷烟,一整天再没开过口。
晓燕看在眼里,没立刻去劝。她知道,光劝没用,得让大伙儿实实在在地看到,这“规矩”不是为了捆住他们的手脚,是为了让“林记”更好,让他们自己也更好。
傍晚下工前,她没让大伙儿直接回家,而是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了老槐树下。夕阳的余晖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落在那一张张带着疲惫、困惑,甚至些许怨气的脸上。
晓燕没站在高处,就和大家一样,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人群前头。她手里没拿草案,没拿账本,只拿着两块点心——一块是严格按照新规做出来的、品相完美的“如意云纹酥”,另一块,是之前火候稍欠、被沈技术员判为“不合格”的“金丝枣泥卷”。
“今儿个,咱不说规矩,不说标准,就说说话。”晓燕的声音不高,带着劳作后的沙哑,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咱‘林记’,从俺娘那一辈儿,就在这县城里扎下了根。靠的是啥?在座的老师傅们都清楚,靠的就是咱这点心,实诚,味道正,街坊邻居认。”
她拿起那块“不合格”的枣泥卷,掰开,露出里面炒得油润香甜的枣泥馅儿:“就像老周大哥今儿这炉枣泥卷,馅儿,没得说,还是咱的老味道,火候上,只是差了那么一丝丝。搁在以往,在咱县里卖,或许没人计较,照样是顶好的东西。”
她话锋一转,又拿起那块“如意云纹酥”:“可咱现在,不想只窝在县里了。咱想去地区,想去省城,还想跟着詹姆斯先生,去那外国人的地盘闯一闯。人家那地方,认的就是咱这‘老手艺’的名头,可也讲究个‘标准’。为啥讲究?因为人家离得远,看不见咱老师傅是怎么凭手感看火候的,人家只能通过咱这点心是不是每次都是一个味儿、一个样,来判断咱这牌子,值不值得信,值不值得花大价钱买。”
她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老周头那依旧倔强地别着的后脑勺上:“老周大哥,还有各位老师傅,你们的手艺,是‘林记’最金贵的宝贝,俺晓燕,还有厂子里每一个人,都敬着,都指着它吃饭。咱立这些规矩,不是信不过大家的手艺,是想把大家这身好本事,用另一种法子,‘说’给外面那些人听,让他们也看得懂,也信得过!是为了让咱‘林记’的牌子更响,让咱大家伙儿的日子,都能跟着再上一层楼!”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这规矩,刚开始肯定不顺手,肯定别扭,俺也知道,让大家受委屈了。可咱想想,当年咱‘林记’最难的时候,是咋过来的?不就是靠着大伙儿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没让人给挤垮了吗?眼下这难关,跟那时候比,算个啥?咱就不能再咬咬牙,一起把这新规矩,给它磨顺溜了?”
说到动情处,晓燕的声音也有些哽咽:“人心都是肉长的。俺知道大家的难处。往后,这规矩咱一起立,有啥不合适的,咱一起改。沈工有沈工的道理,老师傅有老师傅的经验,咱把两头的长处合到一块儿,还怕弄不出个既保住老味儿、又能让外人挑不出刺的好章程?”
她站起身,走到老周头面前,把手里那块“不合格”的枣泥卷递过去:“周大哥,这点心,馅儿是您炒的,味儿正!就是皮子火候上,咱再琢磨琢磨。您是老把式,这火候上的窍门,还得您多费心,帮着沈工,把那死板的温度区间,给调教得更‘活泛’点,成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