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清淤修埂的工程,在陈默请来的“退休水利专家”们奋战两天后,终于宣告完成。望着眼前这片虽然还显得光秃秃、但已初具规模、蓄上了清亮活水的塘子,林晓燕心里充满了造物主般的喜悦和期待。
接下来,就是技术活了。养鱼可不是把鱼苗扔进去就行,得科学喂养,防病防害。晓燕把自己关在家里,抱着那几本从省城买回来的《科学养鱼技术》、《常见鱼病防治》,啃得头晕眼花。什么水体PH值、溶氧量、饵料配比……一堆专业名词看得她眼冒金星,比和面配料难多了!
娟子来看她,见她对着书本愁眉苦脸,忍不住吐槽:“晓燕姐,你这都快成女秀才了!养个鱼咋比考大学还难?”
晓燕苦笑:“可不嘛!这鱼比人还金贵,伺候不好就给你翻肚皮看!”
正发愁呢,院门外传来一个洪亮又带着点夸张语气的声音:“请问——这里是林晓燕同志家吗?鄙人姓于,于得水!县农技站的技术员!听说这里有位女同志要开创咱们县的养鱼新事业,特来拜访学习啊!”
这声音中气十足,语调起伏跌宕,跟唱戏似的,瞬间吸引了全院子的注意。
晓燕疑惑地出门,只见院门口站着一个三十出头、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件半旧但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的男人。他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车把上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旧公文包,脸上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混合着热情和几分迂腐气的笑容。
“您是?”晓燕不确定地问。
“鄙人于得水!县农技站负责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于得水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晓燕,眼神发亮,“您就是林晓燕同志?哎呀呀!久仰久仰!你在省报上的事迹我都拜读了!巾帼不让须眉!没想到你还勇于探索科学养殖之路!太好了!这正是我们农技站需要大力支持和宣传的典型啊!”
他说话像连珠炮,一边说一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材料:“这是我整理的《池塘高产养鱼要点》,这是《常见鱼病图谱及土法防治》,还有这个,《低成本鱼饵发酵技术》……一点小小的心意,请林同志务必收下!”
晓燕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和援助搞得有点懵,下意识地接过那叠写得密密麻麻、还配有手绘示意图的材料,如获至宝!“于技术员?太谢谢您了!您怎么知道我要养鱼?我正愁没人请教呢!”
于得水哈哈一笑,颇为自得:“我们农技站,就是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嘛!红旗公社报上来的承包备案材料里看到了你的名字,我一猜就是你!这就赶紧来了!”
原来如此!晓燕心里对公社那位王干事的不满瞬间消散了不少。
于得水是个十足的话痨加技术狂热分子,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他跟着晓燕去鱼塘实地考察,从塘水深浅、水质肥瘦、进水排水设计,到未来适合放养的鱼种(他强烈推荐草鱼、鲢鱼、鳙鱼混养,说这是“黄金搭配”),再到如何用农家肥培肥水质、自己发酵豆渣麦麸做饲料……滔滔不绝,讲得唾沫横飞,眼镜片后面那双眼睛闪闪发光。
晓燕听得如饥似渴,拿着个小本子拼命记。娟子也好奇地跟在后面,听得一愣一愣的。
于得水的到来,像一阵活泼的风,吹散了晓燕连日来的焦虑。他虽然有点书呆子气,说话夸张,但专业知识扎实,而且热情无比,恨不得倾囊相授。
“林同志!你放心!以后你这鱼塘,就是我的重点技术帮扶对象!我定期来检测水质!包教包会!”于得水拍着胸脯保证。
有了于技术员这位“外援”,晓燕信心大增。鱼苗还没到位,她就先按照于得水教的土法,收集了鸡粪(忍着恶心)、割了青草,开始堆肥发酵,准备培养天然饵料。
这下,家属院更热闹了。
那鸡粪堆肥的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尤其天气渐渐回暖,风一吹,那味道就悠悠地飘满全院。
王大妈捂着鼻子路过:“哎呦喂!晓燕!你这弄的是啥宝贝啊?这味儿可真够冲的!”
吴大妈倒是很支持:“你懂啥!这叫科学!没听那技术员说吗?这叫啥……肥水!肥水才能养大鱼!”
最惨的是孙秀英,她家窗户正好离晓燕堆肥的地方不远,这几天都不敢开窗,气得在家跳脚骂:“丧门星!搞完毒点心又弄毒气弹!这院子没法呆了!”但她只敢在家里骂,现在晓燕搞的是“科学养殖”,有农技站的人支持,她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阻挠。
林小宝却对堆肥过程很感兴趣,觉得像玩泥巴,经常偷偷跑过去看,被孙秀英揪着耳朵骂回去。
这天,晓燕正在塘边尝试用麦麸和豆渣按于得水教的比例混合发酵饲料,弄得满手都是酸溜溜的味儿。陈默开着卡车来了,车斗里放着好几个装满水的厚塑料袋,里面是密密麻麻、游动的小黑点——鱼苗到了!
晓燕和闻讯跑来的娟子高兴得直跳。于得水也赶来了,指挥着如何平衡水温、如何轻轻将鱼苗放入塘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