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盒“高端礼品”点心如期交付,于丽娟验货后十分满意,痛快地付清了尾款。看着手里那厚厚一沓“大团结”(十元纸币),晓燕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回肚子里,甚至生出了一丝骄傲。这可是“林记”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大订单”!
资金回笼,危机解除,“林记”又恢复了往日忙碌却有序的节奏。郑文斌老师功成身退,虽然偶尔还会来“探讨饮食文化”,但频率明显降低,大概是那次火车站“飞车”事件留下了些许心理阴影。陈默依旧每晚准时出现在巷口,像一座沉默的灯塔。
就在晓燕以为生活可以暂时恢复平静时,一场新的、带有浓郁八十年代特色的“情感冲击波”正悄然袭来。
这天下午,阳光明媚。晓燕正在门口晾晒刚洗好的笼布,忽然听到一阵不同于东风卡车也不同于自行车铃铛的、低沉而富有节奏感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辆红色的、造型流畅的、在当时极其拉风的“本田CG125”摩托车,稳稳地停在了“林记”门口!骑手戴着头盔,穿着一身笔挺的、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灰色“的卡”(的确良卡其)西装,皮鞋擦得锃亮。
这派头,这坐骑,在这小小的菜市场后街,简直是鹤立鸡群,瞬间吸引了所有路人和摊贩的目光。
骑手潇洒地摘下头盔,露出一张约莫二十七八岁的男人的脸。头发烫着时兴的“波浪卷”,抹了不少发油,梳得一丝不苟。眉毛修剪过,脸上带着一种自信到近乎张扬的笑容。他甩了甩头发,动作熟练地像是练习过很多遍。
“请问,林晓燕小姐是在这里吗?”男人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点刻意模仿的、类似广播员的腔调。
晓燕愣住了,下意识地回答:“我就是…您是哪位?”
男人眼睛一亮,上下打量了一下晓燕(目光在她沾着面粉的围裙和朴素衣着上停留了片刻,但并未露出轻视),笑容更盛:“哎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林小姐比我想象中还要年轻有为!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高伟民,是市轻工局下属‘华美’服装厂的销售科长。”
他递过来一张比于丽娟那张更精致、还带着压纹的名片,上面果然印着“华美服装厂 销售科长 高伟民”的字样。
市里的?服装厂科长?晓燕更加疑惑了,她跟服装厂能有什么交集?
高伟民似乎看出她的疑惑,笑着解释道:“林小姐别误会。是这样,我们厂最近搞改革,鼓励销售人员‘走出去’,开拓市场。我呢,负责咱们县这片。早就听说‘林记’点心的大名了,特别是你上省报的事迹,令人敬佩啊!所以今天特地来拜访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顺便…交个朋友?”
他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那双过于热情的眼睛和那种毫不掩饰的欣赏目光,让晓燕觉得有点不自在。而且,“交个朋友”这个词,在八十年代的语境里,往往带着点暧昧的意味。
“高科长太客气了…我们就是个小点心铺,跟服装厂恐怕…”晓燕委婉地想要拒绝。
“哎~话不能这么说!”高伟民打断她,挥了挥手,动作幅度很大,带着一种表演式的豪爽,“现在都讲究横向联合嘛!饮食服装,都是人民生活必需品,说不定就能碰撞出火花呢?比如,我们可以定制一批印有‘林记’logo的工作服?或者搞个买点心送服装优惠券的活动?”
他滔滔不绝地描绘着各种听起来花里胡哨、实则没什么操作性的“合作方案”,目光却始终没离开晓燕的脸。
晓燕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正不知如何是好,救星(或者说,醋海翻腾的源头)到了。
东风大卡那沉稳的轰鸣声如同背景音里突然加强的低音鼓,由远及近。陈默的车停在了巷口,比平时似乎更近了一点。
高伟民那辆拉风的“本田”摩托车正好挡住了小半边路。陈默按了下喇叭,声音短促而低沉,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高伟民正说到兴头上,被打断,有些不悦地回头看了一眼。当他看到那辆庞大的、满是尘土的东风卡车和从驾驶室下来的、穿着旧工装、表情冷硬的陈默时,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优越感和轻蔑。
陈默根本没看他,目光直接落在晓燕身上,以及那个堵着路、穿着扎眼西装、头发抹得能滑倒苍蝇的男人身上。
“挪车。”陈默走到高伟民面前,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语气。
高伟民被他的气势噎了一下,但很快恢复镇定,拿出那种对待“底层工人”的派头,指了指自己的摩托车:“同志,稍等一下,我在跟林老板谈重要业务。”
“挡道了。”陈默重复了一遍,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晓燕一看这架势,赶紧打圆场:“高科长,要不您先把车稍微挪一下?陈师傅的车要过。”
高伟民似乎觉得在晓燕面前不能丢了面子,强撑着笑了笑,对陈默说:“这位师傅,麻烦你等两分钟嘛。市场经济,时间就是金钱,我跟林老板的合作谈成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