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墙的青苔还沾着晨露,竹楼的晾架上正晒着新采的菌子,月妍瞧着谷里一天一个样,心里踏实了些,顺手把那张边角都磨得发毛的图纸在石桌上摊开。
“村长,阿爷,咱谷里现在有了菜园、药圃,可住着的山洞潮,竹楼虽干爽,冬天抵不住寒风。”
她用指甲在图纸边上那块空白处点了点,嗓音带着点压不住的兴奋:“我琢磨着,咱要是能自己烧青砖、造瓦片……”
这话一出,石桌旁先静了静,跟着就炸开了锅。
阿爷摸着下巴犯愁:“妍丫头,烧砖?咱连窑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啊!”
村长也跟着点头:“是啊,这青砖看着简单,里头定有门道。”
一直闷头敲木头的姑父这时停了手,抬起头,眼神里有点不一样的东西:“烧瓦……我年轻跑商队那会儿,在人家窑场外头扒着眼瞧过几回……”
月妍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张新画的草图,上面用炭灰标着土窑的分层:
“我在县城见过窑工干活,土窑得选背风的西坡,先挖个丈高的拱洞当窑室,窑壁得用黏土混着稻草垒——稻草能让窑壁更结实,烧的时候不容易塌。”
“顶部留个烟口排烟,底部留个火口添柴,最底下是燃烧室,中间架上硬木栅格放砖坯,烧够三天,再泼冷水‘淬火’,砖就硬了。”
木匠叔凑过来,手指在草图上划了划,突然拍了下大腿:“瓦的事我来!找块老梨木刻瓦模,弧形的模子刻深点,黏土按进去时多压两下,晒干了跟砖一起烧,铺在房顶上准保不漏雨。我今晚就开工,争取明早让大家用上!”
虎子在一旁听得手痒,搓着掌心喊:“挖黏土、运柴火的活我包了!我跟永平哥扛着锄头去溪边,保证把最细的黏土都运回来!”
说干就干。第二日天刚亮,男人们扛着锄头、挑着竹筐往溪边去,溪边的黏土黑油油的,一捏能攥出泥团。
永平带头挖了第一锄,黏土裹着潮气翻上来,他抹了把汗笑道:“这土好!比我媳妇揉的面团还软和!”
女人们聚在筛子边上,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手下不停地扒拉着黏土,把混在里头硌手的小石子和草根子仔细拣出来。
得把泥揉得没有半点疙瘩,不然砖坯会有气孔。月妍挽起袖子就干,两只手直接插进泥堆里,又是揉又是揣。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她也顾不上擦,只歪头用肩膀蹭一下,还跟旁边的人说笑:“得把这泥揉得像发好的面团似的,光溜没疙瘩,做出来的坯子才扛得住烧!”
木匠叔的瓦模也赶制好了,方的砖模、弧形的瓦模摆了一地。
众人学着月妍的样子,把揉好的泥团按进模子里,用力压平,再轻轻扣在晒场上——一排排砖坯、瓦坯整齐排列,像列队的小士兵。
连小石头也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凑热闹,看他撅着小屁股,认真地把地上散落的泥疙瘩捡到自己小筐里,然后踮起脚,努力想把泥巴按进模子,嘴里还念念有词:“给阿爷……盖大房子
土窑的建造最费功夫。秦猎户带着几个力气大的汉子,在西坡挖拱洞,一锄头一锄头往下刨,土块溅得满身都是。
垒窑壁时,他们把黏土混着剪碎的稻草拌匀,用木槌一下下砸实,每垒一层就泼点水,防止干裂。
阿爷则带着人去山里砍硬木,扛回来的松树有碗口粗,几人合力锯成栅格,阿爷摸着锯好的木栅笑:“这木头像铁似的硬,架砖坯准保稳当!”
等砖坯、瓦坯晒得硬邦邦的,敲起来“当当”响,众人就小心地往窑里搬。秦猎户站在窑口指挥,砖坯要码得留缝隙,方便热气流通,瓦坯则叠在砖坯上方,“这样受热均匀,烧出来的瓦才不容易脆”。
一切就绪,秦猎户往燃烧室里添上干松枝,点上火,火苗“轰”地窜起来,窑顶的烟囱立刻冒出黑烟,风一吹,烟顺着西坡飘远,整个青龙谷都飘着柴火的焦香。
这窑火一点起来,就是整整三天不能断。白天轮到虎子和永平,两人守在窑口,添柴、看火色,脸被烤得通红。
夜里秦猎户和锦年来接替,裹着厚衣服,听着野地里的动静,时不时往那火眼里续一把柴火。
到了第四天,秦猎户喊停火,让窑冷却半日,再让人提着水桶往窑顶的小口泼冷水——“哗啦”一声,水汽蒸腾着往上冒,窑里传来轻微的“噼啪”声,像小石子落地,青砖的颜色也渐渐从土黄变成了青灰。
等到开窑那天,几乎全谷的人都忍不住围了过来。窑门一开,一股热浪混着泥土煅烧后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秦猎户第一个伸手,从还有些烫手的窑里捧出一块青砖。
他用手抹去浮灰,那砖体呈现出一种沉静的青灰色。他屈指一敲,发出“铛”的一声脆响。张婶也挤上前,接过一块砖在手里掂量,惊喜道:“嘿,真瓷实!比咱之前用的土坯趁手多了!”
阿爷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片瓦,对着光仔细瞧,瓦面平整,弧度均匀,连一道细纹都没有。老爷子咧开嘴,皱纹都笑深了:“成啦!妍丫头,咱们自己烧出青砖瓦啦!往后下雨天,耳朵根可算能清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