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离狄适齐,古道暗影
赤狄的刀兵之灾虽已过去,但其引发的涟漪却在白狄部落中久久未平。重耳一行人的威望与地位因救援之功而达到顶峰,狄人首领待之愈发亲厚,几与部落贵胄无异。然而,燧烨(咎犯)与狐偃、赵衰等重耳核心臣属的心中,那份寄人篱下的隐忧与对未来的迷茫,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因暂时的安定而愈发清晰。
狄地虽可暂避风雨,终非久居之乡。晋国故土,翼城方向的消息断续传来,皆是不利之言。晋献公病体沉疴,骊姬与“玄石”把持朝政,奚齐地位日益稳固,而关于太子申生旧部及同情者的清洗,似乎也未曾停止。重返晋国的希望,在现实的寒冰下,似乎正一点点熄灭。
这一夜,狐偃与赵衰悄然来到重耳与燧烨所在的帐篷。篝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面容。
“公子,”狐偃率先开口,声音低沉,“我等羁留狄地,倏忽数载。狄人待我等虽厚,然终是异族之地,非立业之基。如今晋国奸佞当道,归路渺茫。长此以往,只怕我等雄心壮志,尽消磨于此地牛羊之间矣。”
赵衰接口道:“舅氏(指狐偃)所言极是。当今中原,齐桓公虽逝,然齐国余威尚存,且新君(指齐孝公)曾得宋襄公与吾等相助,或存几分香火之情。且齐国富庶,贤士汇聚,或许可为我等提供新的机遇与助力。”
重耳闻言,面露踌躇,叹息道:“二位所言,我岂不知?只是……我等如同无根浮萍,贸然前往齐国,若其不纳,又如之奈何?且离狄而去,岂非辜负首领一番厚待?”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燧烨,“咎犯先生,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燧烨拨弄了一下篝火,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公子,狐、赵二大夫之虑,深谋远虑,切中要害。狄地,确为避风港,却非腾云之渊。龙潜于野,终究需待风云际会。齐国,曾为霸主,底蕴犹存,其地近中原核心,消息灵通,四方贤士往来,正是观察时局、等待时机之上佳所在。至于狄人首领处……”他顿了顿,“公子可坦诚相告,言明志在复国,需游说诸侯,寻求助力。此举非为背弃,实为不负。首领乃明理之人,昔日赠马赠璧,助公子远行,其意亦在于此。且公子若能得势,于白狄亦有庇护之利,此乃两全之策。”
他停顿片刻,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警示:“更何况,文近日观察,那乌木祭司及其追随者,对公子与我等敌意日深。彼等所信奉之力,诡谲阴邪,非是善类。久留此地,恐生不测之祸。不如趁如今情谊尚在,及早抽身,方为上策。”
最后关于乌木的提醒,让重耳与狐偃、赵衰皆是一凛。他们亦隐约察觉到部落中那股不寻常的暗流,尤其是那几名被邪力灌注的战士,看他们的眼神总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
重耳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重重一拳捶在膝上:“善!便依诸位先生之言!离狄,适齐!”
决策既定,后续事宜便有条不紊地展开。重耳择日拜见狄人首领,言辞恳切,说明欲往齐国寻求复国助力的志向。狄人首领果然如燧烨所料,虽有不舍,却深明大义,不仅未加阻拦,反而再次赠予重耳良马二十乘、玉璧数双,并亲自挑选了十余名精干狄人武士随行护卫,以表支持。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最令人唏嘘处,在于重耳与其在狄地所娶的妻子季隗话别。重耳抚着季隗的肩膀,沉痛道:“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此言虽显冷酷,实则是乱世流亡者对自己前途未卜的绝望预估,不忍耽误妻子年华。季隗泣不成声,却坚定回道:“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等我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等着你。)其情之坚,闻者无不动容。
燧烨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千年岁月中,他见过太多悲欢离合,此刻心中亦不免泛起一丝涟漪。这乱世中的儿女情长,亦是文明画卷中一抹沉重而真实的色彩。
队伍终于启程,离开居住数载的狄人河谷,向着东南方向,踏上通往齐国的漫漫长路。此行队伍规模较前次北上时壮大不少,除了核心的谋臣武士,还有狄人首领赠送的护卫与驮运物资的狄人仆役。
燧烨骑在马上,回望那片逐渐远去的北方草原与山峦,心中清楚,与乌木及其背后黑曜石势力的纠葛,并未因离开而结束,或许,只是换了一个战场。
队伍沿着古老的商道前行,穿越山林,渡过溪流。起初数日,尚算平静。然而,就在他们进入一片地势险要、名为“困敦之隘”的山谷时,燧烨怀中那枚感应古玉,再次传来了清晰的震动,其强度,远超在狄人部落时的任何一次!
“戒备!”燧烨几乎同时与负责前哨的魏犨发出警示。
话音未落,两侧山崖之上,陡然响起尖锐的呼哨声!无数石块檑木轰然滚落,砸向谷底队伍!与此同时,数十名身着与山石颜色相近灰褐色皮甲、面容以黑彩涂抹的袭击者,如同鬼魅般从岩石后、灌木丛中跃出,手持弯刀短矛,扑杀而来!他们的动作迅猛无声,配合默契,眼中闪烁着绝非普通盗匪所有的、混合着残忍与冰冷的寒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