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亲自听取了我们的详细汇报,尤其是在南京最后时刻,那尊黑色佛像的崩毁、裂缝的出现与弥合,以及那一丝泄露的邪恶意念。
“你们做得很好,超出了预期。”青鸾肯定了我们的行动,“强行中断那样规模的仪式,挫败了敌人利用国难进行终极献祭的图谋,这本身意义重大。那一丝泄露的意念……我们会加紧监控。”
她话锋一转,语气沉重:“但是,南京的悲剧,以及近期其他地区传来的零星报告显示,敌人的行动并未停止,反而变得更加隐蔽和多样化。‘门徒会’似乎在调整策略,他们不再追求一次性的大型仪式,而是转向多点、小规模地渗透和污染,目标可能指向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地脉节点的小型城镇、村落,甚至……是针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精神和意志进行腐蚀。”
她指向地图上几处新的标记:“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形势。紫鸢焰,你的身体和力量恢复是当前第一要务。同时,你需要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她示意墨羽将几本泛黄的古籍和手抄本放在我面前。
我看去,除了之前接触过的部分道教基础典籍注解,还有专门挑选出的《道德经》、《阴符经》片段,以及钱穆《国史大纲》中关于中华文化精神特质、历史脉络与民族自信的精要摘录,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民间信仰、民俗禁忌的田野调查笔记。
“你的力量根源,或许就隐藏在我们自身文明的积淀之中。”墨羽解释道,“道法自然,你的火焰虽烈,亦需明了阴阳消长、刚柔并济之理。《国史大纲》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你所守护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文明实体。知其所守,方能坚定其心,发挥其力。”
我抚摸着那些散发着墨香和岁月气息的书页,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在5031年,这些都属于古老的历史课本和文献资料,而在这里,它们却成了我理解和掌控自身力量、应对当前危机的钥匙。
接下来的日子,我进入了来到这个时代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光。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古道观的残垣断壁间,或静坐调息,尝试引导那微弱的生机修复受损的本源;或翻阅古籍,在墨羽的指点下,似懂非懂地咀嚼着那些古老智慧的片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当我读到这一句时,体内那沉寂的血色火焰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不争?我的火焰如此暴烈,如何不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毁灭与新生,强大与柔弱,这其中似乎蕴含着深刻的辩证。
《国史大纲》中,钱穆先生充满感情地论述华夏文明之“可久可大”,在于其“容纳精神”与“内部调节之力”。这让我联想到自身力量的变化,从纯粹毁灭的血焰,到融入生机后带上的那一丝金边……
这些思考,并非立刻带来力量的飞跃,却像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的精神,让我对自身、对这场战争、对守护的涵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开始尝试,不在愤怒中引动火焰,而是在一种更加沉静、更加坚定的“守护”意志下,去感受那潜藏在灵魂深处的力量之源。
偶尔,我能感觉到,那死寂的灰烬深处,似乎有一点极其微弱的、带着淡金光泽的火星,悄然闪烁了一下,旋即隐没。
与此同时,外界的信息不断传来。日军的“扫荡”更加残酷,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极其艰苦。 “辰组”的其他成员奔波在外,处理着各地层出不穷的异常事件——某个村庄一夜之间所有家畜离奇干瘪,某处古墓被盗引发守墓人集体癔症,甚至有针对八路军指挥部的诡异精神干扰尝试……
历史的车轮依旧沿着它既定的残酷轨迹滚动着。我知道,台儿庄的硝烟、武汉会战的烽火、百团大战的雷霆……这些壮烈而悲怆的篇章正在或即将上演。我无法改变大局,但“辰组”的存在,以及我这份逐渐沉淀的力量,或许能在某些关键的阴影处,为这片土地多保留一分元气,为未来的光明,多争夺一丝可能。
我站在古道观的山崖边,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群山,那里有无数和我“祖先”一样的人们,正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浴血奋战。
我的火焰尚未重燃,但我能感觉到,某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正在这历史的熔炉中,悄然孕育。
下一次,当火焰再次腾起之时,它燃烧的,将不仅仅是愤怒。
喜欢穿越时空参与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时空参与抗日战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