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大厅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早春的寒意。秦哲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李世民坐在他左手边首位,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依次落座。气氛严肃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杜如晦那边,房相放心,”秦哲先开了口,声音沉稳,“孙道长和我们最顶尖的医者都在守着,针头刘亲自操刀。杜公底子好,扛过这一劫静养些时日,问题不大。”
房玄龄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拱手道:“有劳秦…秦兄费心了。杜公乃国之柱石,能得此救治,老夫感激不尽。”他本想称“秦首领”或“秦公”,但见李世民与秦哲相处之随意,也顺势改了称呼。
“应该的。”秦哲摆摆手,目光转向李世民,“陛下,杜公这边您不用担心,稳得住。但现在有个问题,杜公这一倒下,您手底下可就缺了真正能顶事的‘眼睛’和‘脑子’了!别让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钻了空子,耽误了国事。”
李世民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秦兄所言极是。克明(杜如晦字)的位置,一时难有人能完全替代。朕当谨慎用人,绝不容庸碌之徒误国。”
“这就对了。”秦哲身体微微前倾,话锋一转,“还有一件大事,陛下,拖不得了。李靖,李药师,是不是该让他回来了?”
提到李靖,程咬金和尉迟恭立刻挺直了腰板。
“李靖?”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他在灵州镇守,责任重大…”
“责任再大,也大不过眼前这堆烂摊子!”秦哲打断了李世民,语气带着几分急迫,“渭水之盟是没让您受辱,咱们还生擒了颉利和他那十万突厥兵。可这一年多过去,陛下,您除了让他们在各地挖沟修路做苦力,还有什么像样的处置吗?十万张嘴,每天消耗的粮草不是小数目!光养着,太亏了!后患更大!”
尉迟恭性子最急,瓮声瓮气地接话:“就是!陛下!老臣早就想说了!那帮狼崽子,现在看着老实,指不定哪天就反咬一口!得赶紧想个章程出来!”
程咬金也摸着胡子点头:“秦兄弟这话在理。养虎为患,不如趁早宰了吃肉…呃,是趁早处置了!”
李世民看向秦哲:“秦兄之意是?”
“让李靖回来!”秦哲斩钉截铁,“兵部尚书的位置,本就该是他的!他在北边跟突厥打了多少年交道?没人比他更了解那些狼崽子!怎么处置这十万俘虏,怎么彻底解决东突厥这个心腹大患,怎么把生擒颉利这场大胜的战果最大化,甚至变成大唐开疆拓土的契机…这些都该让李药师回来主持!陛下,您得和他好好谋划谋划了!老是养着,不是长久之计,对否?”
李世民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坚定:“不错!秦兄提醒的是!若非秦族去年神兵天降,朕和这大唐,怕真要在渭水边向突厥低头纳贡了。如今生擒其王,俘其大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岂能裹足不前?药师…是该回来了!”他看向房玄龄,“玄龄,即刻拟旨,召卫国公李靖速速回京述职!”
“臣遵旨!”房玄龄立刻应道。
正事议定,李世民脸上严肃的表情忽然放松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孩子气的炫耀,他转头对秦哲笑道:“秦兄,你看…这赈灾的大旱问题,有了功德碑和以工代赈,算是暂时稳住了。要不…让玄龄和两位将军也开开眼?看看咱们之前挖的那个宝贝‘土疙瘩’现在成什么样了?”
秦哲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指着李世民:“哈哈哈哈!老李啊老李!你这可真是…赤裸裸地炫耀啊!行!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金山’!”
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三人听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什么土疙瘩?什么宝贝?陛下居然称秦哲为“兄”?还“咱们”?
“陛下,这…是何意?”房玄龄疑惑地问。
李世民笑着解释:“还记得去年秋末,朕在龙首原亲自动手挖的那些土坑吗?就是埋下那些怪模怪样‘苗子’的地方?(第36章)一个苗子,能在地下长出好几个拳头大的东西!”
程咬金瞪大眼睛:“啥土疙瘩?拳头大?能吃?”尉迟恭也是一脸不信:“地里刨出来的土疙瘩?还能当宝贝?”
“能吃!而且顶饿!”李世民肯定道,但没具体说产量,只是看向秦哲,“秦兄,带他们去地窖瞧瞧?”
秦哲收敛笑容,点点头:“行吧。不过,秦战,叫厨房用这些‘土疙瘩’做几样吃食,一会儿让各位大人将军尝尝鲜。”他特意叮嘱秦战,然后对众人道:“各位,跟我来吧。记住,今日所见,关乎大唐万民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生死存亡!一个字,都不许对外泄露!”
一行人跟着秦哲,穿过层层守卫,进入一个巨大而干燥的地窖。当墙壁上挂着的火把将地窖内部照亮时,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三人瞬间僵在原地,倒吸一口冷气!
眼前,是堆积如山的“土疙瘩”!金黄色的土豆、表皮深红的番薯、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在火光映照下,宛如一座座由食物构成的小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有一帮古惑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