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持续到深夜,走廊里传来郑师傅的徒弟小王的声音,他带着车间工人刚完成了国产刻蚀机的核心部件测试:“林总,精度达标了!比进口的还稳定0.2个百分点!”
林建军走到走廊,看着小王手里的部件,金属表面的纹路细密如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好小子,这活儿干得比你爸当年还细。”他想起1984年郑师傅带着徒弟打磨量具的样子,那时的精度要求是0.01毫米,现在已经到了0.0001毫米,可那份“不服输”的劲,一点没变。
“林老,您说咱们真能全搞定吗?”小王挠着头问,眼里带着年轻人的困惑,“人家搞了几十年,咱们能追上吗?”
“追不上也要追。”林建军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当年‘两弹一星’,咱们连计算机都没有,靠算盘也算出了数据。现在咱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两千万工程师,有什么理由搞不定?”他拍着小王的肩膀,“你们这代人,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肩负着最重的责任。”
雪停时,林建军站在办公楼前,望着研发中心亮着的灯光。那里,林卫国还在和德国团队视频会议,林晓阳的AI实验室正调试新算法,车间里的工人在连夜组装刻蚀机部件……这些灯光,像无数颗星星,在寒夜里闪烁着韧性的光。
他想起报告最后一页的结语:“科技竞争,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战略耐力。谁能提前布局,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笑到最后。”这句话,他抄在了“磐石计划”的扉页上,下面加了一行字:“为了下一代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把报告和计划送到工信部。部长翻着厚厚的方案,感慨道:“你们的‘磐石计划’,和国家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不谋而合。国家给你们配套政策,咱们政企联动,一定能啃下这些硬骨头。”
走出工信部大楼,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林建军给林卫国打了个电话:“告诉团队,计划启动。记住,我们不是在做‘备胎’,是在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电话那头传来林卫国的声音,背景里是研发团队的欢呼声:“爸,放心吧。您当年说‘技术上的坎,跨过去就是门’,我们这代人,就是来开门的。”
林建军挂了电话,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站。他知道,“磐石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失败,会有质疑,会有来自外部的重重阻力。但只要这股劲在,这份提前布局的远见在,中国科技就一定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走出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自主之路。
而这,或许就是系统给出“战略预警”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清醒的人,有机会为未来做好准备。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