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饭店,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现实权贵的殿堂,在千禧年的夜色中愈发显得金碧辉煌,气派非凡。门口的霓虹流光溢彩,映照着往来皆是衣香鬓影、非富即贵的身影。对于地方大员而言,进京“跑部钱进”,在这种规格的场所宴请关键人物,是必不可少却又暗藏玄机的一课。
汉东省驻京办主任戴秉国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微胖,脸上总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一双眼睛透着京官特有的精明与活络。他提前好几天才托关系、卖面子,好不容易订下了京城饭店颇负盛名的一号包厢,就是为了今晚宴请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的一位实权副司长——钱卫东。而作陪的,正是此次汉东省进京争取项目的“前站总指挥”、林城市委书记李为民。
一号包厢内,装饰极尽奢华,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光芒,厚重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尊贵的氛围。巨大的圆桌上,已经摆上了几道精致的凉菜和醒好的茅台。
钱卫东司长准时抵达,他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挺着微微发福的肚腩,一身藏青色西装价格不菲。与李为民和戴秉国握手时,力道十足,笑声洪亮,带着一种部委官员常见的、介于热情与矜持之间的气场。
“哎呀,李书记,久仰大名啊!汉东的改革干将,古书记可是没少夸你!”钱卫东握着李为民的手,用力晃了晃,目光却快速在李为民脸上和穿着上扫过,似乎在评估着这位地方大员的份量。
“钱司长过奖了,都是组织培养,同志们支持。”李为民笑容温和,不卑不亢,“这次来京,主要是向钱司长和部里的领导汇报学习,还请您多指点。”
戴秉国赶紧在一旁帮腔,招呼着入座:“钱司长,李书记,咱们边吃边聊,请上座,上座!”
宴席开始,气氛在戴秉国娴熟的调动下还算热络。几杯茅台下肚,钱卫东的话匣子渐渐打开,语调也愈发高了起来。他开始高谈阔论,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到各部委的人事变动,再到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言语间不时流露出一种“中枢近臣”的优越感,以及对地方工作“想当然”的指点。
“……不是我说啊,为民书记,你们地方上的同志,有时候就是眼界不够开阔!像你们报上来的这个四省联动规划,想法是好的,但太理想化了!协调难度多大?资金从哪里来?光靠国家投入?那不现实嘛!要多想想市场化的手段……”钱卫东挥舞着筷子,唾沫星子偶尔飞溅。
李为民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耐心听着,偶尔附和一两句,但眼神深处已经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他本性务实,最厌烦这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作风。为了项目,为了获取信息,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快,继续虚与委蛇。
戴秉国混迹京城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李为民那瞬间的微表情,心下暗道不好。他知道李为民是实干派,背景硬,脾气估计也不小,生怕这位钱司长不知收敛,把今晚这关键的饭局搞砸了。
他立刻哈哈一笑,端起酒杯,巧妙地打断了钱卫东的长篇大论:“钱司长高屋建瓴,一席话真是让我们茅塞顿开!来来来,李书记,我提议,我们共同再敬钱司长一杯,感谢钱司长在百忙之中拨冗指导,也预祝在我们的项目上,能得到钱司长和部里的大力支持!”
李为民顺势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戴秉国又赶紧说了几个京城圈子里不伤大雅的笑话,适时地将话题引向了钱卫东比较得意的几项政绩上,终于让气氛重新变得“热闹”起来。钱卫东被捧得舒服,脸色更显红润,笑声也愈发爽朗。
然而,就在这看似宾主尽欢的时刻,包厢那厚重的实木门,却“哐当”一声被人从外面有些粗暴地推开了!
一时间,包厢内的谈笑声戛然而止。李为民、戴秉国和钱卫东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为首一人年纪最轻,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身名牌休闲装,头发挑染了几缕张扬的亮色,脸上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骄横之气。他目光在包厢内扫了一圈,先是落在了主位上的钱卫东脸上,显然认出了他,嘴角撇了撇,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
“哟,我当是谁这么大面子,能占着一号包厢呢?原来是钱大司长啊!”年轻人语气轻佻,带着几分戏谑。
此人正是王建军最小的弟弟,王建斌。他今天请了几个圈内朋友来京城饭店吃饭,原本习惯性地想来一号包厢,却听经理说被汉东省驻京办订了。他一时兴起,倒想看看是汉东省的什么人物,便直接闯了进来。
钱卫东一看清来人,脸上的醉意和红晕瞬间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慌乱和尴尬。他显然认识这位小祖宗,知道其家世背景,更知道他那位在军中任职、脾气火爆的哥哥王建军不好惹。他连忙站起身,脸上堆起有些勉强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名义,风起汉东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名义,风起汉东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