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渡寨墙上下,宋军将士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他们成功击退了李靖的试探性进攻!
但石守信?脸上却无丝毫喜色。
他走下寨墙,查看伤亡情况,抚慰伤员,脸色愈发阴沉。
这一战,虽然打退了唐军,但暴露出的问题更多。
唐军的新式炮车和弩机,威力、射速皆优于宋军同类装备,若非神臂弓力挽狂澜,今日恐怕已被其突破防线。
而唐军战术执行之果断,撤退之迅速,也显露出极高的训练素养。
反观宋军,装备整体已落后,依赖少数精锐武器和城池之利苦守,绝非长久之计。
一旦李靖找到克制神臂弓的方法,或是投入更多兵力,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将今日战况,尤其是唐军新式器械之威能、特点,详细记录,八百里加急呈报陛下!”
石守信?对书记官沉声道,“另,请陛下催促工部,新式军械的研发与量产,必须加快!再慢,就来不及了!”
他遥望北岸,李靖的帅旗在雾中若隐若现。
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李靖的试探已经结束,下一次来的,恐怕就是真正的雷霆万钧了。
而此刻的临安,赵匡胤收到石守信?的前线急报和军械诉求,又会作何反应?
朝堂之上,是继续争论“王道”与“霸道”,还是不惜一切代价,优先武装军队?
大宋的文武失衡之困,在这冰冷的现实面前,被赤裸裸地揭开。
北岸,唐军大营。
李靖看着退回来的苏定方,并未责备,只是详细询问了交战细节,尤其是宋军神臂弓的射程、精度以及应对方式。
“神臂弓……果然名不虚传。”
李靖轻轻敲着沙盘边缘,“强攻伤亡太大。看来,需另寻他法。”
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亲兵道:“去请‘墨家’的先生过来。”
不多时,一位身着粗布麻衣、手脚关节处却装着精巧金属护具的中年人走入帐内,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巨子先生,”李靖客气道。
此人并非真正的墨家巨子,而是投靠李唐的一支墨匠首领。
“宋军弩箭犀利,依先生之见,该如何破解?”
那墨匠首领走到沙盘前,观察片刻,冷声道:
“弩利,则需盾坚。我可设计一种大型橹盾,下有轮毂,可推行,覆以生牛皮和铁片,或可抵御其弩箭直射。此外,其炮车固定,我可造‘移动炮楼’,居高临下,反制其炮阵。”
李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需要多久?”
“若有充足匠人与材料,十日可成样板,月内可量产百具。”
“好!即刻去办!”
李靖点头,随即又道,“还有一事,陛下对‘飞天木鸢’的改进颇为关切,不知先生……”
墨匠首领眉头微皱:“木鸢载人飞行,难于登天。然,若只是携带‘火鸦’,于敌军上空抛洒,或可一试。但需解决操控与风向问题……”
就在李靖与墨匠商讨如何以技术破局之时,一名信使悄然入帐,呈上一封密信。
李靖拆开一看,是来自长安的密报。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脸色微微一动。
信中提到,陛下已秘密接见了来自“稷下学宫”的使者,学宫方面对于“天庭”之说似乎知之甚详,并有意向大唐提供某些“知识”上的支持,但提出了相应的条件。
此外,密报末尾还附了一句:“宋都临安,士族与学宫接触频繁,恐有异动。”
李靖将密信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局势,越来越复杂了。
技术、谋略、外交,乃至那些神鬼莫测的远古力量,都已交织在这盘大棋之中。
他望向南岸,目光深邃。
石守信?,你又能撑多久呢?而你们大宋内部,又能团结多久?
......
秦岭巍巍,隔绝南北。
山脉之南,汉中盆地沃野千里,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囚笼,将一方势力困锁其中。
此地,便是大汉刘邦如今的立足之地。
相较于外界的风起云涌,汉中似乎显得过于平静。
城池修缮,鼓励农桑,开市贸易,一切井然有序,仿佛乱世中的桃源。
然而,在这份平静之下,却涌动着不甘与焦灼。
南郑,汉王宫。
刘邦斜倚在坐榻之上,看似懒散,手指却无意识地、急促地敲打着案几。
他面前摆着几份粗糙的密报,内容正是关于西陲嬴政再现、李唐崛起、唐宋对峙等惊天动地的消息。
“娘的!”
刘邦忽然骂了一句,抓起酒壶灌了一口,
“嬴政那老小子都蹦跶出来了?还搞出了什么兵马俑?李世民那娃娃也占了那么大地方?连朱重八那个放牛娃都捣鼓出能地动山摇的玩意了?就咱老子,窝在这山沟沟里,种稻米?!”
殿下,萧何、张良肃立一旁。
萧何面色沉稳,开口道:“大王息怒。汉中虽偏,然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易守难攻,物产尚可,正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九州争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