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南开中学的会议室里,黄金城老师和几位校领导满怀期待地围在肖镇身边,看着他铺开志愿表。
“就……就填这两个?”黄老师看着肖镇只写了清华、复旦,忍不住出声提醒,语气中带着关切,“肖镇啊,虽然你成绩稳定,但为了保险起见,是不是再多填几个重点大学保底?”
肖镇笑了笑,脸上是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自信与随意的神采。他随手撕下三张小纸条,分别写上“清华”、“北大”、“复旦”,揉成三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纸团,放在桌上。“听天由命吧,抓到哪个,我就去哪个。”
在众人紧张而好奇的目光注视下,他随意拈起一个纸团,缓缓展开——“清华”二字跃然纸上。
“好!好啊!”黄金城老师激动地一拍桌子,满面红光,“那就定下来了,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物理系!不过,”他不忘职业本能地补充道,“这后面的‘服从调剂’一定要勾上,确保万无一失。”
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光,堪称全家总动员。文云淑坐镇中枢,负责肖镇的营养搭配和情绪疏导;姑妈肖正云时常提着大包小包的新鲜时令水果赶来;两位舅妈也轮流上门,帮忙打扫卫生、料理家务,让文云淑能更专注于儿子;就连远在大连海军舰艇学院作最后军训的表哥文强,也坚持每天傍晚一个电话,用他特有的、带着海风气质的幽默给弟弟加油打气。
七月七日,高考第一天。文云淑亲自驾驶着那辆低调的黑色宾利轿车送考。
到达考场门口,人声鼎沸。她替儿子理了理雪白衬衫的衣领,又轻轻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声音温柔而坚定:“放松去考,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妈妈相信你,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的骄傲。”
三天的考试,紧张而有序,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转瞬即逝。
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十五分,此时已经在香港太平山家里肖镇,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刚拿起听筒,那边就传来了黄金城老师因极度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即使隔着听筒,也能感受到那股喷薄而出的喜悦:
“肖镇!成绩!成绩出来了!760分(军属和菲尔兹奖加10分)!你是状元!四川省理科状元!也是全国使用同一份试卷的理科状元!”
电话这头,肖镇正和母亲文云淑坐在餐桌前享用简单的早餐。
听到这个消息,文云淑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落在桌上,她猛地站起身,眼泪瞬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声音因巨大的喜悦而颤抖:“多……多少分?”
“750分的满分,再加上5分的立功军属加分还有5分菲尔兹奖加分,总共760分!创造了历史!我们省乃至全国的历史最高分!”黄老师在电话那头几乎是喊着宣布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喜讯像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山城。
首先闻风而动的是重庆本地媒体的记者,长枪短炮架在了朝天门肖家门口;紧接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招生办老师几乎同时抵达,展开了激烈的“生源争夺战”;再然后,市区两级的政府领导也亲自登门祝贺,朝天门花园小区一时间门庭若市。
“好!好啊!文师傅你家外孙肖镇同学这是我们重庆人民的骄傲!山城走出的状元郎!”市委书记用力握着肖镇外公文大路的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谢谢领导,不过很抱歉孩子高考完就和他妈妈去香港了!”
“没事没事,文董事长忙点好嘛!”……
而此时,文云淑已经在悄然着手提前准备儿子北上求学的行装。
她将王铁柱叫到一旁,低声嘱咐:“铁柱,去北京之后,小镇的生活和安全,我就全交给你了。那边不比家里,你要更加细心。”
“大嫂您放心,”王铁柱挺直腰板,语气郑重如同立下军令状,“我会一直跟着肖镇,照顾好他的一切。”
七月的香港,烈日炎炎,知了声声,鸣唱着夏日的焦灼与热烈。
但在香港太平山那栋绿树掩映的庄园里,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冉冉升起,带着家庭的温暖、师友的祝福和属于自己的梦想。
肖镇的高中生涯,至此画上了一个无比圆满的句号。而他人生的新篇章,那更为广阔、更加精彩的大学舞台和未来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窗外,梧桐树上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鸣叫,仿佛也在用尽全力,为这个不凡少年的辉煌成就喝彩、壮行。
而在不远处的北京,古朴而庄严的清华园,似乎也已感受到了这位特殊新生的到来,正默默准备着一场盛大的欢迎。
不过当兴奋的清华招生办老师打开一封航空国际邮件里面是肖镇申请不参加一年的军训活动申请,还附着一张香港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证明时。
清华的招生老师们内心都有一种果然天才都是特立独行的,不过面对问题,招生办和学生处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新情况。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