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上海,空气湿热粘稠,仿佛能拧出水来。黄浦江的风带着淡淡的腥气,吹不散弄堂里弥漫的市井烟火。
肖镇和文强抵达时,邱成和于明早已在火车站外等候。
近一年的历练,让这两个原本略显青涩的青年眉宇间多了几分精干与沉稳,只是眼神深处,还残留着几丝未曾完全散去的疲惫与后怕。
“小镇,文强!”邱成快步上前,接过文强手里简单的行李。于明则谨慎地扫视了一下周围,才对肖镇点了点头,低声道:“镇哥儿,路上顺利?”
“顺利。”肖镇应道,目光在于明下意识按了按肋部的手上停留了一瞬,“于明哥,旧伤没事吧?”
于明一愣,随即咧开一个带着点狠劲的笑容:“早好了,就是阴雨天有点酸。妈的,那帮地头蛇下手挺黑。”
在前往他们临时据点——一处位于浦东黄浦江畔的大禹花园别墅的车上,邱成和于明开始汇报这大半年惊心动魄的“战斗”。
声音不高,语速平缓,但内容却足以让开车的文强手心冒汗。
“大大小小,三十四起冲突,”邱成递过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由,“有火车站想强收保护费的,有看我们出货量大想硬抢的,有假意合作想黑吃黑的,还有竞争对手雇来捣乱的……最严重的一次,在阜阳,对方动了土枪,幸亏铁柱哥反应快,一脚踢飞了,于明为护住装券的箱子,挨了一钢管。”
王铁柱闻声转过头,他黑了不少,也壮实了不少,憨厚的脸上此刻满是愧色:“镇娃,我没护周全……”
肖镇默默翻看着笔记本,上面的每一行记录,背后可能都是一场凶险。
他看得很快,脸色平静,但熟悉他的人,如文强,能从他微微抿紧的嘴角看出他内心的波澜。
这不仅仅是在看冲突记录,更是在审视这个野蛮生长时代草莽江湖的一角。
抵达浦东大禹花园,安顿下来后,已是傍晚。
文强看着窗外华灯初上,拉着肖镇非要出去走走。
“镇娃,好不容易来趟大上海,总得透透气吧?你看你这脑袋,再闷下去真要冒烟了。”
肖镇拗不过,加上他也想亲身感受一下这座远东第一都市的脉搏,便点头答应。
小哥俩坐公交过江,就沿着梧桐树掩映的街道漫无目的地走。
十里洋场的风流余韵与计划经济末期的市井气息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外滩方向传来隐约的汽笛声,身边是叮铃铃的自行车流,穿着“的确良”衬衫的人们行色匆匆,路边小店传来油煎馄饨的香气和吴侬软语的讨价还价。
文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眼睛不够用似的。“嚯,这楼真高!”“
镇娃你看,那姑娘的裙子真时髦!”他像个出了笼的鸟儿,兴奋地指点着。
肖镇则安静得多,他更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他会在一家生意兴隆的烟纸店前驻足,看老板如何利落地招呼客人、找零;会在一个卖桔子水的摊子前停留,询问价格和销量;甚至会对路边宣传栏里贴的工厂招工启事多看几眼。
“文二哥,你看,”肖镇指着一条弄堂口排着长队的小店,“他们家的鲜肉月饼,明明已经快打烊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
这说明产品有独特的吸引力,或者供需关系没处理好。”
文强正咽着口水,闻言愣了一下:“啊?我就闻到香,想吃……”
肖镇笑了笑,走过去排队,买了两个刚出炉的,递给文强一个。
文强烫得直吹气,咬开后汁水四溢,连声说好吃。
肖镇小口吃着,感受着酥皮和肉馅在口中的融合,心里想的却是未来嘉信食品的口感和成本控制。
第二天,两人又去了城隍庙。九曲桥上游人如织,南翔馒头店门口照例排着长龙。
文强对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和各式小吃兴趣浓厚,肖镇却对豫园周边那些经营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的老店铺更感兴趣,进去一逛就是半天,看得文强直打哈欠。
“镇娃,你看这些老古董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了解一座城市,可以从它的商业历史和文脉开始。”肖镇摩挲着一方歙砚,轻声说道,“这些老字号能存活至今,必有它的经营之道。
还有,文二哥,你注意到没有,这里卖得最好的小吃,要么是像南翔小笼那样有独特配方的,要么是像梨膏糖那样有故事、有地方特色的。”
回到浦东黄埔江畔的大禹花园的别墅,肖镇似乎从上海的市井繁华中汲取了更多灵感。
他足不出户,对着地图和厚厚的资料,开始勾勒一幅庞大的产业蓝图。
“邱哥,于明哥,”他点着中国地图的西北和东北边境,“国库券生意到此为止,风险与收益已不成正比,还有我们的量已经很大了。
你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以嘉信实业的名义,在黑龙江满洲里和天山省伊犁,选址建厂,成立‘嘉信拉夫酒业公司’。目标市场,是北方那些嗜酒如命的斯拉夫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