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悄然滑入1983年的盛夏。
过去的半年,对于依托于肖镇超前视野和文家强大执行力的大禹系而言,是狂飙突进、布局全球的关键时期。
其触角延伸之广,动作速度之快,令外界眼花缭乱,一个横跨传媒、金融、制造、科技、基建的庞大商业帝国已初具雏形。
传媒巨舰:环球卫星广播公司的全球声浪
位于大埔的环球卫星广播中心(Global Satellite Broadcasting Centre, GSBC)并非摩天大楼,其建筑风格更偏向于未来主义的低层展开式结构,占地面积广阔,单层挑高惊人,内部是充满科技感的开放式新闻演播厅和先进的制播设备。
这里实行着当时在亚洲极为超前的“制播分离”制度,将内容生产与频道运营剥离,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节目多样性。
环球卫星电视台(UGTV)以中文、英、葡、西、日、法、俄、阿拉伯八种语言,以及一个多语种的专业体育频道,强势开播。
高轨通讯卫星带来的清晰信号和覆盖范围,加上充满国际视野和高质量(部分引进,部分自制)的节目内容,使其甫一登场,便迅速吸引了全球观众,尤其是在信号覆盖薄弱或媒体管制严格的地区,UGTV的卫星天线成了某种象征。
它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台,更是一个软实力的输出平台,一个全球信息节点。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如触角般急速扩张的环球通讯社(Global News Agency, GNA)。
在短短半年内,GNA的记者站点已遍布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6万名员工和签约记者。
在这个许多国家尚未独立或信息闭塞的1982年,GNA已然构建起一个堪比老牌通讯社的全球信息采集网络,其发回的新闻报道以角度独特、速度迅捷着称,开始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出不容忽视的声音。
太空棋局:大禹宇航的降维打击与技术换市场
大禹宇航(Da Yu Aerospace)是高悬于这个商业帝国顶端的明珠。
那三颗承担UGTV全球广播任务的高轨通讯卫星,最终由法国阿里安空间公司发射升空。
卫星由大禹宇航自主设计,核心知识产权(包括肖镇提供的变轨技术、新型火箭燃料配方、卫星自主轨道定位算法、新型光纤陀螺仪等)牢牢掌握在大禹研究院手中,制造则分包给了法国、德国、瑞典的顶尖航天企业。
这无疑是一次精妙的“技术换市场”操作。
法国人对大禹宇航公开“叫卖”的新型火箭燃料和陀螺仪技术垂涎不已。
谈判桌上,大禹的代表气定神闲地抛出了两个“小小的”前置条件:
1. UGTV法语频道需无条件落地法国及其海外领地、前殖民地等法语区国家。
2. 隶属于大禹金融板块的环球国际商业银行集团(由原英国国际商业银行集团更名,Universal Global International Bank, UGIB)需在法兰西银行存入20吨实物黄金作为抵押,以换取在法国及法语区的全面金融服务准入资格。
对于渴望在航天领域与美国、苏联一较高下的法国而言,这两个条件(尤其是第一个,近乎于文化准入)在强大的技术诱惑面前,显得无足轻重,协议迅速达成。
随后,大禹宇航以合理的价格,将成套的火箭燃料和陀螺仪技术专利授权给了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
紧接着,大禹国际投资的代表又拜访了法国航空业的骄傲——达索公司,用一吨耀眼的黄金,“砸晕”了对方,顺利获得了一系列在达索看来已属“落后”的直升机基础技术专利授权。
然而,这“落后”的技术到了大禹宇航手中,却化腐朽为神奇。
六月底,大禹宇航在大屿山新建成的、戒备森严的研发生产基地礼堂,举行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直播产品发布会。
聚光灯下,名为“超级猛犸”(Super Mammoth)的巨型直升机揭开面纱。
它拥有流线型的外观,远超同代的载重能力与航程,最高时速达到惊人的650公里/小时,其静音性能和操控灵敏度被宣传为“超感知”。
作为民用型号,基础版售价666万美元。而更引人瞩目的是,它可以“选装”武器系统、军用雷达和复合装甲,升级为“完全体”,仅需再加222万美元。
“民用”的标签下,是毫不掩饰的军用潜力。
发布会后短短半个月,截至7月11日,“超级猛犸”便收获了来自全球各大矿业集团、紧急救援机构、以及某些不便透露身份的“私人安保公司”的订单共计248架。
其中,大禹国际安保防务集团(Da Yu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Defense Group)自己就豪掷千金,率先装备了48架“完全体”,其战略投送和快速反应能力瞬间跃升至全球顶尖水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