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当然知道历史上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就是乌巢劫粮。
但他不能直接说出来,更不能确保在这个已然改变的历史中,曹操是否还会想出同样的计策,以及此计是否能成功。
“奉孝所言,暗合兵法要旨。”刘辩缓缓开口,“然乌巢位于袁绍重兵之后,如何能焚其粮草?曹操兵力有限,恐难施行。”
郭嘉嘿嘿一笑,将玉佩揣回怀中:“陛下,曹孟德用兵,向来诡谲,不拘一格。其人胆大心细,最善行险。嘉料其此时,必已在谋划此事。
只是……还需朝廷给他创造一个机会,或者说,给他一个‘不得不行险’的理由,以及……一点小小的帮助。”
“哦?”刘辩挑眉,“奉孝有何见解?”
郭嘉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邺城的方向:“袁绍倾巢而出,其后方邺城,虽有名将审配留守,然兵力必然空虚。
若此时,有一支奇兵,出现在邺城附近,纵不能攻克,只需虚张声势,做出欲断其归路、威胁根本之态……
陛下猜,袁本初会不会心急回援?至少,也会分兵防备,心神大乱吧?”
陈宫立刻反驳:“邺城坚固,审配善守,寻常奇兵岂能撼动?
若派兵少了,无异送死;派兵多了,前线兵力更显不足。此计难行。”
郭嘉摇了摇头,嘴角那抹狡黠的弧度更明显了:“公台兄误会了。何须我军派兵?陛下莫非忘了,北边还有一位看热闹的?”
刘辩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公孙瓒?”
“正是!”郭嘉抚掌,“公孙伯圭与袁绍仇深似海,如今袁绍主力南征,其老巢冀州北部空虚,正是公孙瓒报仇雪恨、趁火打劫的天赐良机!
陛下只需一道密旨给刘虞太尉,令其‘默许’甚至‘怂恿’公孙瓒南下寇略冀州。
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潜入公孙瓒军中,陈说利害,许以钱粮……以公孙瓒之性情,岂会放过如此良机?”
荀彧沉吟道:“奉孝此计,乃驱虎吞狼。然公孙瓒桀骜,未必听从朝廷号令。且其若势大,恐成另一祸患。”
郭嘉笑道:“文若兄所虑极是。然眼下大敌是袁绍,公孙瓒不过是借来一用的刀。用完了,是赏是罚,还不是陛下说了算?
至于他听不听……只要利益足够,由不得他不动心!更何况,还有刘虞太尉在旁‘劝导’呢?”
刘辩听着郭嘉的分析,心中迅速权衡。
利用公孙瓒牵制袁绍后方,分散其注意力,为曹操创造机会,这确实是一步好棋。
历史上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也确实需要分心应付北方的公孙瓒(虽然此时历史上的公孙瓒已被袁绍所灭,但在这个时空,公孙瓒依然活跃)。
“此计可行。”刘辩最终决断,“拟旨,密送幽州刘虞!着其见机行事,纵容或引导公孙瓒南扰冀州,牵制袁绍后方。
所需钱粮,可由幽州府库先行支应,朝廷后续补还。另,选派得力之人,潜入公孙瓒军中为说客!”
“陛下圣明!”郭嘉躬身。
陈宫虽觉得借重公孙瓒有些冒险,但眼下局势,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也不再反对。
荀彧则道:“陛下,即便公孙瓒动兵,亦需时日。当前官渡前线,仍需稳守。是否应增调部分南阳屯驻之兵,支援曹操或皇甫嵩?”
刘辩摇了摇头:“南阳初定,卢公经营不易,兵力不宜轻动。告诉皇甫嵩和曹操,稳守为上,静待其变。
尤其要提醒曹操,袁绍势大,不可浪战,若有良机,也需谋定而后动,及时通报洛阳与长安。”
他这话说得含蓄,既没有明确支持曹操可能进行的冒险,也没有完全否定,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
数日后,幽州蓟城。
太傅刘虞接到了皇帝的密旨。
看完旨意,他眉头深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对于袁绍,他并无好感,此人野心勃勃,胁迫韩馥,与公孙瓒争斗不休,使得北疆不宁。
对于皇帝刘辩,他心存感激,深感皇恩浩荡。
但让他去“怂恿”公孙瓒这个桀骜不驯、屡屡违抗他命令的部下南下攻冀,他心中实在不愿。
公孙瓒用兵酷烈,所过之处往往生灵涂炭,这与他一贯的仁政理念背道而驰。
“使君,陛下密旨,所言何事?”长史魏攸见刘虞面色凝重,小心问道。
刘虞将密旨递给魏攸,叹道:“陛下欲借公孙伯圭之力,牵制袁绍后方。只是……伯圭性情暴烈,若纵其南下,冀北百姓,恐遭涂炭啊。”
魏攸快速看完密旨,沉吟道:“使君,陛下此策,亦是无奈之举。
袁绍若胜,以其野心,必不容陛下,亦不容使君。届时天下板荡,百姓受苦更甚。两害相权取其轻。
公孙瓒虽暴,然其用兵有方,足以令袁绍首尾难顾。或可借此机会,令其与袁绍两虎相争,使君坐收渔利,亦可保全更多百姓。”
刘虞沉默良久,他知道魏攸说得有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