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村口时,已是傍晚时分。炊烟在青灰色的屋舍上空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饭菜的味道。村公所的院门口,几个玩耍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马车,待看到车上的吕辰时,立即围了上来,欢呼:“小辰哥哥(叔叔)来了。”
吕辰跳下车,一人发了一颗水果糖,引得欢呼声更大了,正要付钱感谢李老汉,就见邓怀书大伯跑了过来,一声惊喜的呼喊:“哎呦!是小辰?!吕家小子回来啦?!”
他这一嗓子下去,很快,村长刘根生也从村公所里快步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互助组的几个骨干成员,李癞子、王三水等人,他们原本正在商议开春后互助组如何调配劳力、种子的事情。
“小辰!真是小辰!”刘根生几步跨到跟前,粗糙的大手一把抓住吕辰的肩膀,上下打量,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关切,“长高了!也壮实了些!好!好啊!快,快进屋!”他不由分说地拉着吕辰就往村公所走,互助组的会议显然被打断了。
简陋的村公所里点着煤油灯,光线昏黄。吕辰被众人簇拥着坐在一张条凳上。乡亲们围着他,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小辰,在京城里咋样?念书苦不苦?”
“瞅瞅这脸,还是瘦!城里吃不饱吧?是不是净吃那定量?”
“有没人欺负你?跟叔说!咱白杨村的人可不是好惹的!”
“柱子和雨水那丫头呢?为什么没和你一起回来?”
吕辰心里暖烘烘的,站起身,认认真真作了个罗圈揖:“根叔、邓大伯、李叔、三水叔、铁栓叔,各位叔伯婶娘,我回来了!我在北京挺好的,学习能跟上,吃得饱,邻居们都很照顾我们三兄妹,街道办也关心我们,给我和雨水都安排了上学。我这次回来,是专门赶在清明,给爹娘扫墓。临行前,给大家伙儿带了点小礼物,都在外头马车上,车把式李大爷还等着回程,咱先把东西搬进来,别耽误了人家。搬完了,我再好好跟各位叔伯汇报!”
“哎呀,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还带啥东西!”刘根生嘴上埋怨着,脸上却笑开了花,连忙招呼大家,“都搭把手,快把东西搬进来!”
众人一拥而出,七手八脚地把吕辰带来的几个大包袱搬进了村公所。解开包袱,露出里面的药品、烟丝、白酒、茶叶、糖果、还有何雨柱特意嘱咐的那匹结实的蓝布。
吕辰一件件拿出来,在刘根生的见证下分派:“根叔,这些药品您收着,放村公所,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急用方便。烟丝给邓大伯、李叔你们几位好这口的。酒和茶叶,根叔您看着分分,给几位老辈儿。这糖给村里的娃娃们甜甜嘴。”
刘根生开心道:“这药品可是好东西,去年你给三水带回来的那些,就真的好用,特别是那宝塔糖,顶顶的好用,这个好,这个好!小辰费心了,这东西不好买,用了多少钱,一会和叔说,叔给你!总不能一直占你便宜。”
“根叔,你这样说就见外了,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花不了多少钱。”
最后,吕辰拿起那匹沉甸甸的蓝布,声音带着感念:“这匹布,是我柱子哥特意嘱咐我带来的。他说,刘婆婆当年对我姑姑有恩,乡亲们对我们家一直关照,他心里记挂着。这布,给刘婆婆扯身新衣裳,剩下的,给村里最困难的几户人家分分,做件褂子也好。”
看着这匹崭新蓝布,又听到何雨柱的嘱托,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凝滞。邓大伯抹了下眼角,哑声道:“柱子这孩子,有心了!太破费了!这礼太重了!”
“是啊是啊,小辰,你们在外头也不容易,咋能花这钱!”李叔也附和道。
吕辰赶紧解释:“根叔,各位叔伯,这是我表哥代我姑姑尽的一点心意。东西不多,就是个念想。你们要是不收,我哥和我在北京心里都不安生。”
刘根生深吸一口气,拍了拍吕辰的肩膀,对众人说:“行了,都别推了。这是柱子和辰娃子的孝心,也是他们对咱白杨村的念想。收下!按辰娃子说的办!刘婆婆那份,明儿我亲自送去。其他的,等扫完墓回来,咱开个小会,商量着分给最需要的人家。”
当晚,吕辰在刘根生硬家吃饭。虽是家常饭菜,却极尽丰盛:熬得浓稠喷香的小米粥,金黄的玉米面贴饼子,一盘炒得油亮的鸡蛋,一碟自家腌的咸菜疙瘩,还有一小碗过年才舍得吃的腊肉炒白菜。饭桌上,刘根生详细问了吕辰在北京的生活细节、学习情况、邻居为人,言语间满是担忧。
饭后,刘根生陪着吕辰回到吕家老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显然时常有人打扫。就是没生火炕,有点冷。
“好好歇着,明儿一早,我喊人陪你上山。”刘根生叮嘱完,才提着马灯离开。
第二天,农历清明。天色阴沉,透着清寒。
一大早,刘根生就带着村里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邓怀书、李癞子、三水叔,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民兵邓正德老爷爷,来到了吕辰家。手里拿着铁锹、镰刀、笤帚等工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