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谁又能真的独善其身?
这话高育良连想都不用多想,张口就来:
“沙书籍,您这话可真是抬举我了。
我那些学生,我不过是在课堂上教了点书本知识。
真正让他们成长、迈上台阶的,是您啊。
不说别人,就说亮平。
人在京城,可那关键的两步,哪一步不是您亲自过问?
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换个人,哪怕在中央,也不可能走得这么顺、这么快。
这份恩情,我替亮平谢谢您。”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
“还有同伟,以前真是让我操碎了心。
您不知道,您来之前,那孩子简直是个愣头青,处处碰壁。
可自从您来了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思路清了,路子正了。
他能有今天,您才是真正的引路人。
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顶多教个皮毛。
真正点拨他们、提拔他们的,是您。
所以今天,我代表我这些学生,敬您一杯。”
说着,高育良端起酒杯,走向沙瑞金。
两人杯沿轻碰,他仰头一饮而尽。
沙瑞金却有些发蒙。
筷子还僵在半空,嘴里嚼着东西,脑子却转不过来——
怎么一眨眼,自己倒成“汉大帮”的幕后掌舵人了?
侯亮平?那是他亲自从上面带来的,目的明确,为了破局。
这没错,他也认。
可祁同伟?这小子一直以来跟自己对着干,处处使绊子,怎么可能成了他的亲信?
这不是笑话吗?
可在外人看来,事情偏偏就是这样。
祁同伟一路高升,每一步都和沙瑞金交代的任务严丝合缝,节奏丝毫不乱。
这背后没有推力?谁信?
所以说,高育良这话,并非胡扯,而是滴水不漏。
你沙书籍对这些人,比我们老师还管用。
论提携之功,我高育良甘拜下风。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进退自如。
真不愧是高育良,死的都能圆成活的。
一个原本可能被扣上“小圈子”帽子的事,反手就甩到了沙瑞金头上。
而沙瑞金呢?有苦说不出,只能笑着喝下这杯酒。
说实话,这是祁同伟第一次亲眼见识高育良的手段。
不得不说,这场面,太精彩了。
在他眼里,这一刻的高育良,才真正显出了大佬的风范。
以前总听说高老师能说会道,但他一直没机会亲眼见。
毕竟这种本事,平时都在常委会上藏着,轻易不露。
祁同伟此前只参与过一回这类场合,平日里也极少有机会接触这种层级的互动。
高育良本不必对祁同伟如此直接,正因如此,这还是祁同伟头一次真正面对面地经历这般交锋。
而此刻的沙瑞金,脑子里却是一片发蒙。
论口才,整个汉东能压过高育良一头的人屈指可数。
即便是早年的赵立春,那样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涉及高育良的议题上,开会前都得先打个招呼、通个气。
否则一旦上了会,分分钟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高育良这张嘴,从来都是寸土不让,刀锋利齿,谁碰谁吃亏——这一点,在汉东官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沙瑞金也没料到,自己身为一把手坐镇在此,高育良竟半点不留情面,态度冷硬得像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也许并不是现在才撕破脸,而是从一开始,对方就没打算给面子。
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晚了。
他已经出招,眼下轮到高育良掌握节奏。
只见高育良仿照刚才沙瑞金的动作,拿起桌上的分酒器,缓缓为沙瑞金斟满一杯酒,双手递过去,随后举起自己的杯子,语气诚恳得近乎恭敬:
“沙书籍,我是真心实意要感谢您啊。
如今汉东这盘棋能走得这么稳,全靠您掌舵。
别的不提,就说大风厂那块硬骨头,多少年悬而未决,到了您手上,一下子理顺了;光明峰项目停滞多年,如今也终于提速推进。
整个省里的气象都在变,尤其是新大风厂,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这一切新局面,我们做下属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一杯,我敬您,真真切切地谢您。”
这话听着谦卑,实则字字带刺,直戳人心。
谁都清楚,眼下汉东最烫手的问题,正是这个所谓“新大风厂”。
它表面上是个振兴项目的招牌,背地里呢?明眼人都知道,不过是借改革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吞噬国有资产的怪兽罢了。
只是这些话,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会当面捅破。
可高育良偏不。
他不说坏话,也不质疑程序,反而把事情夸上天——你说办得好,做得漂亮,方向正确。
可越是这样,越让人难堪。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李达康虽然走的是合法流程,但工人们的实际处境并未改善,所谓的安抚,不过换了个更体面的说法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