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力推“股份合作制”。核心是:
剥离不良资产和债务(由政府承担部分历史债务)。
评估剩余有效资产(主要是品牌、部分设备、仓库用地)。
将资产折股,一部分量化配给全体在职和退休职工作为身份股(解决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
另一部分作为集体股,由镇政府持有。
同时,向职工和社会(主要是本地茶农)募集现金股,用于更新设备、引进技术、收购优质茶青。
成立由股东选举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
方案公布,如同在滚油里滴入冷水,炸开了锅。
“身份股?能当饭吃吗?”“集资?厂子都这样了,钱投进去不是打水漂?”
“以前被坑怕了!谁知道这次是不是换汤不换药?”
有人指责路远“贱卖集体资产”、“搞私有化”。
刘大奎的余党在私下散布谣言,说路远改制是为了自己捞钱,要把茶厂卖给外地老板。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野茶岭的茶农们。当路远带着改制工作组上山动员茶农入股合作社(茶厂改制的配套,确保优质茶青供应)时,迎接他们的是沉默和戒备的眼神。老茶农徐茂根蹲在自家茶园的石头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
“路书记,道理俺们都懂。”徐茂根吐出一口浓烟,“可茶厂垮了这么多年,信用早就败光了!俺们小门小户,就指着这点茶叶活命。入股?万一厂子又黄了,俺们找谁哭去?还不如自己采点茶,挑到山外集市上零卖,虽然辛苦点,钱少点,但落袋为安!”
路远知道,空口白牙无法取信于人。他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希望。
他通过省农科院的老同学,请来了国内顶尖的茶叶专家李教授团队。李教授亲自考察野茶岭,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原生茶树品种极佳,只是茶农采摘粗放、加工工艺落后(刘大奎时期根本不在乎质量)。李教授团队带来了最新的种植管理技术、引进了适合的优良品种(如龙井43号、福鼎大白毫),并承诺全程技术指导。
路远没有强迫所有茶农入股,而是说服了包括徐茂根在内的几位有威望、有技术的老茶农,划出最好的几片茶园作为“科技示范园”,由李教授团队手把手指导,按最高标准种植、采摘、加工。路远甚至亲自跟着学习采茶、摊青、杀青。
苏晓棠发挥特长,组织茶厂职工的家属和村里的妇女,在李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手工制茶(如高端龙井的手工辉锅)和茶叶分拣包装。她设计的带有清溪山水和“古韵野茶”Logo的简约包装,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批严格按照新工艺、由李教授监制、苏晓棠团队分装的特级明前茶出炉了!路远没有急于销售,而是精心准备了一批样品,亲自跑省城的茶叶博览会、高端茶楼、机关单位的工会福利采购。他泡茶的手法笨拙,但茶叶本身无可挑剔的香气、汤色、滋味,征服了所有品尝者。“清溪野茶”这个沉寂多年的牌子,带着一缕清冽高扬的栗香,重新回到了懂茶人的视野。
订单,如同久旱后的甘霖,开始滴落。虽然量不大,但价格是过去的几倍!当徐茂根等示范户拿到第一批分红款时,那厚厚一沓崭新的钞票,比任何动员都更有说服力!
“路书记,俺…俺入社!”徐茂根激动得老泪纵横,第一个在入股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其他观望的茶农也纷纷涌向合作社的报名点。
茶厂内部,工人们看到真金白银的订单和茶农高涨的热情,疑虑渐渐打消。集资入股工作也终于打开了局面。设备更新提上日程,老旧的杀青机被淘汰,引进了电热滚筒杀青机,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就在改制初见曙光、茶香日渐浓郁之时,一股阴冷的暗流悄然涌动。
一天深夜,路远还在办公室研究新到的茶叶色选机资料,电话铃急促响起,是茶厂值班的保安,声音带着哭腔:“路书记!不好了!仓库…仓库着火了!”
路远的心猛地一沉!茶厂仓库里,存放着刚刚收购上来、价值近百万的优质春茶茶青,还有新采购的一批制茶设备配件!
他冲到现场时,火势已被闻讯赶来的工人和消防队控制住。起火点很蹊跷,位于仓库后墙的配电箱附近。初步判断是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但损失惨重:近一半的茶青被烧毁或烟熏水泡报废,新设备配件也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一批重要的客户订单,眼看就要违约!
厂长(新选举出来的技术骨干)蹲在废墟旁,抱头痛哭:“完了…全完了…刚有起色…这下怎么跟股东交代…”
路远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打着手电,在湿漉漉、散发着焦糊味的废墟中仔细勘查。老徐悄悄跟在他身后。在烧塌的配电箱残骸旁,路远发现了一小截没有完全烧毁的、被剪断的电线头,切口异常整齐,不像是短路熔断!更可疑的是,在墙角不起眼的角落,他捡到了一个被踩扁的、印着外文的香烟盒——这种高档烟,清溪镇没人抽得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途:青云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