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停在南部教育据点外时,林野先听到的不是机械的轰鸣,而是一阵稚嫩的读书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声音断断续续,却像戈壁上的清泉,沁人心脾。据点是一片用旧集装箱改造的群落,最外侧的集装箱上用红漆写着“希望小学”四个字,虽然笔画有些歪斜,却透着一股子执拗的认真。
“是林哥他们来了!”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衬衫的年轻人跑过来,他是据点的老师,名叫陈默,二十出头的年纪,眼镜腿用铁丝缠着,手里还攥着半截粉笔。“可算等你们了,孩子们盼着新校舍,盼了快一个月了。”
林野跳下车,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块黑板大小的石板,用木炭在上面写字,石板边缘已经被磨得光滑,上面的字迹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苏晓走过去,蹲下身,看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在写“家”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用力。“你叫什么名字呀?”苏晓轻声问。小女孩抬起头,眼里闪着怯生生的光:“我叫念念,老师说,学会写‘家’,就能找到爸爸妈妈了。”
林野的心猛地一揪,转头对陈默说:“我们明天就开始建校舍,保证让孩子们早日在教室里读书。”他从工具包里掏出联盟带来的课本和文具,分给围过来的孩子,“这些是给你们的,以后不用在石板上写字了。”孩子们接过崭新的笔记本和铅笔,兴奋得叽叽喳喳,念念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稀世珍宝。
当晚,林野、阿凯、老吴和陈默一起制定校舍建设计划——他们决定用东部工业据点生产的轻型钢材做骨架,再用旧集装箱的板材做墙壁和屋顶,既坚固又保暖。“我们还要装上天花板和太阳能灯,”老吴指着图纸,“再建一个小小的操场,让孩子们有地方玩耍。”苏晓则在一旁补充:“我来设计一间医务室,顺便给孩子们上卫生课,教他们洗手、刷牙,预防疾病。”
第二天清晨,建设工作正式开始。阿凯带着几个据点的年轻人去搬运钢材和板材,林野则负责搭建校舍的骨架,他用磁控扳手将钢材精准对接,动作熟练又迅速;老吴忙着安装太阳能板和电线,确保校舍建好后就能通电;苏晓和陈默则带着孩子们,在空地上整理碎石,为操场做准备——孩子们虽然力气小,却格外认真,有的用小铲子铲土,有的用手捡石头,小脸憋得通红,却没人喊累。
“林哥,这里的螺丝好像松了。”一个叫小远的男孩跑过来,指着校舍骨架上的一颗螺丝。林野走过去,果然发现螺丝有些松动,他蹲下身,教小远怎么用扳手拧紧:“你看,这样顺时针转,就能把螺丝拧紧,就像给机器上‘力气’一样。”小远学着林野的样子,费力地转动扳手,虽然动作生疏,却成功拧紧了螺丝,他兴奋地跳起来:“我也会修机械啦!”
中午休息时,苏晓给孩子们煮了生姜水,预防感冒。她坐在孩子们中间,拿出画着卡通图案的卫生手册,教他们认识身体的部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如果不洗手,手上的小虫子就会跑进肚子里,让我们生病。”苏晓边说边做示范,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纷纷举起小手,说以后一定要好好洗手。
傍晚的时候,校舍的骨架已经搭建完成,远远看去,像一座小小的城堡。陈默站在骨架旁,眼里满是憧憬:“等校舍建好,我要在这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要教他们算术、画画,让他们知道,就算在戈壁上,也能学到很多知识。”林野拍了拍他的肩膀:“会的,以后联盟还会派更多的老师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课本和知识。”
接下来的几天,校舍建设进展顺利——墙壁和屋顶很快安装完成,太阳能灯也亮了起来,操场上铺上了平整的沙土,还用木头做了几个简易的秋千和滑梯。苏晓设计的医务室也建好了,里面放着联盟带来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虽然简单,却能处理常见的疾病和外伤。
竣工那天,据点里像过节一样热闹。孩子们穿着最干净的衣服,早早地在校舍前等着。林野和陈默一起揭开了校舍门口的红布,“希望小学”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比之前的红漆字更工整,也更有力量。孩子们欢呼着冲进教室,摸着光滑的课桌和明亮的窗户,眼里满是惊喜。“以后我们就在这里读书啦!”念念抱着笔记本,坐在课桌前,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写着“希望小学”。
当天下午,希望小学举行了第一堂课。陈默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崭新的课本,教孩子们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跟着读,声音稚嫩却响亮,在戈壁上回荡,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苏晓则在医务室里,给孩子们做体检,测量身高和体重,记录下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林野和阿凯、老吴站在教室外,听着里面的读书声,心里满是欣慰。阿凯笑着说:“没想到我们还能参与建学校,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说不定能成为联盟的工程师、医生,比我们还厉害。”老吴点点头:“知识才是文明的根本,只要孩子们能学到知识,联盟的未来就有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