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药铺,母女俩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接着,她们又在集市上找到了收购山货的摊位,将那一小袋品质上乘的野生木耳卖掉,换回了沉甸甸的几串铜钱,足有好几百文。
有了钱,底气就足了。
宋清越目标明确,先找到种子行。她用一部分铜钱,精心挑选了耐贫瘠、产量相对稳定的旱稻种子和高粱种子,这是主食的希望,然后再买些红薯、芋头、土豆,各色豆子,每样都买很少,留着做种。又买了各色时令菜籽,菘菜、萝卜、芥菜、胡瓜……种类不多,但足够丰富日后饭桌。
接着,直奔打铁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宋清越仔细挑选,买了两把结实耐用的锄头,一把锋利的柴刀,一把轻便的镰刀,一把厚实的菜刀和一把小巧锋利的剪子。这些铁器花了差不多一两银子,但宋清越觉得值——这是生产工具,是立足的根本。
然后去了布行。刘氏的眼睛在那些花花绿绿的布匹上流连,但最终只选了两匹厚实耐磨的靛蓝色和原色粗棉布,又买了不少针线。“先给孩子们和你做身新衣裳,被子也得添一床,旧的实在不顶用了。”刘氏摸着布料,眼里有光,她的手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剩下的钱,宋清越开始了精细的规划,买了一盏小小的、能调节灯芯的陶制油灯和一小罐灯油,称了一小块肥多瘦少的猪肉,买了些过年写对联、剪窗花用的红纸,甚至还记得给宋屹宋屿称了一小包麦芽糖,给宋砚溪买了一根鲜艳的红头绳。
最后几个铜板,买了些盐,一小包饴糖和针头线脑等最便宜的杂货。
二两银子并那些铜钱,竟是真的一个子儿都没剩下,换回了塞得满满当当两大背篓的东西。
未时末,母女俩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气喘吁吁地赶到集合的老槐树下时,村里其他人大多已经在了。
几乎每个人的背篓或担子都空了大半,换回了些盐、布、农具或少量的肉食点心。
当大家看到刘氏和宋清越那两大背篓几乎满溢出来的东西,眼睛都直了!
“嚯!刘家妹子,你们这是……发了大财了?”有人忍不住惊呼。
“买这么多东西?这得花了多少银钱?”
好事的村民走过来扒了扒她们的背篓。
“又是农具又是布,还有肉……老天爷,你们卖的那黑疙瘩和树瘤子真这么值钱?”
“还有新锄头!还是两把!”
羡慕、惊讶、难以置信、甚至一丝隐藏的嫉妒……各种目光聚焦在母女二人身上。
老陈头看着那两把新锄头,脸色变幻,最终扭过头没说话。
宋大婶替她们高兴,但也有些担忧地低声道:“咋买这许多?太扎眼了……”
宋清越只是笑笑,从背篓里拿出那包麦芽糖,塞给宋大婶:“婶子,给二蛋弟弟甜甜嘴。”
回程的路,因为背上的重量而更加艰难,但刘氏和宋清越心里却像是揣着一团火,脚步虽沉,却充满了力量。
夕阳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家时,天已彻底黑透。宋砚溪和弟弟们一直焦急地守在门口。当看到母亲和姐姐回来,尤其是看到那满满两大背篓的东西时,三个孩子都发出了惊喜的欢呼。
宋清越拿出麦芽糖,分给望眼欲穿的弟弟妹妹。甜味在嘴里化开的瞬间,宋屹宋屿高兴得原地蹦跳,宋砚溪摸着那根崭新的红头绳,爱不释手,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姐姐,糖好甜!”
“娘,我们有新头绳了!”
看着孩子们久违的、纯粹的笑容,刘氏和宋清越相视一笑,所有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
喜欢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