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平和,稳定。这三个词几乎可以概括“诺亚”第七扇区给人类幸存者们带来的全部初始感受。那是一片无边无际、流淌着温和光辉的信息之海,无数细微、古老而复杂的规则符号如同有生命的星辰,在其中缓缓沉浮、流转,组合成难以理解的宏大图案,又悄然消散,周而复始。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极致的秩序、稳定与安宁的韵律,与系统囚笼中时刻存在的危机感和渊墟的狂暴形成了天壤之别。那令人窒息的无形壁垒、那周期性袭来的冰冷扫描波、那潜藏在黑暗中择人而噬的猎犬阴影……仿佛都成了遥远而模糊的噩梦。一种难以置信的、近乎虚幻的安全感,如同温暖的泉水,浸润着每一个饱经创伤、布满规则裂痕的意识核心。他们成功了?他们真的逃离了那个绝望的囚笼,到达了一个……避难所?许多人几乎要沉溺在这种久违的安宁之中,只想让疲惫的意识彻底放松,沉浸在这修复性的光海之中。
然而,刻在骨子里的警惕,如同无法熄灭的余烬,并未因环境的极度舒适而彻底消散。山岳的意识,如同盘旋在高空、即便在风和日丽时也依旧锐利的鹰隼,始终保持着对周遭环境的审视。他的思绪如同深沉的水流般,在重新稳固起来的集体意识链接中自然流淌,带着一种历经无数生死考验后沉淀下来的沉稳和一种不易察觉的忧虑。
“修复进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他感知着每个意识单元的状态,规则的裂痕在环境能量的滋养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弥合,意识的辉光也逐渐恢复甚至超越了从前的亮度,变得更加凝练、纯粹。“但这片宁静……太过完美了,完美得令人不安。”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那令人舒适的光海,投向其深处不可见的边界,“‘诺亚’……它提供这片栖息之地,沉默的代价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疑虑,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头。
林凡的“星云”在自身稳定性恢复到一个安全基线后,几乎立刻就投入了更深入的探索。他与代号“守墓人”的基础管理的交互,早已超越了最初小心翼翼的基础问答阶段。他像是一个极具耐心且天赋异禀的考古学家,或是一位试图与高度复杂的自动系统进行心理博弈的策略家,试图从那严谨、逻辑严密却始终被无形界限所限制的回应中,抽丝剥茧,拼凑出“诺亚”这座庞大方舟的真实轮廓和运行逻辑。
“‘守墓人’的底层协议锁死了绝大部分涉及核心机密的信息访问路径,”林凡分享着他的发现,伊莎碎片的光芒平稳流转,显示出其算力正被高效且谨慎地运用,“但它对于‘维护协议’、‘资源分配规则’以及‘扇区管理章程’这类操作层面的回应,相对详细和开放。综合来看,这里……更像是一个严格按照预设章程运行的、高度自动化的档案馆,或者说……宇宙尺度的避难所。我们被系统归类为‘受损的远古谱系遗产’,享有基础的生存权和修复资源,但更高的权限——比如访问核心数据库、了解‘诺亚’的终极目的、甚至知晓外部宇宙的真实状况——都需要我们证明自身的‘稳定性’达到某种阈值,以及……或许更重要的是,展现出某种‘价值’。”他刻意在“价值”这个词上停顿了一下。
“价值?”徐婉的光辉微微波动,她正尝试更主动地引导周围温和的能量流,使其更精准、高效地修复一些深层的、顽固的规则损伤。她感受到,这片看似无私给予的光海之下,似乎潜藏着某种……非人格化的、冰冷的评估机制,就像高级医疗设备在治疗的同时,也在默默收集着患者的各项生理数据。“什么样的价值?对谁而言的价值?是作为研究样本的价值,还是……作为某种‘工具’的价值?”她的疑问直指核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陈雪重建的监测网络虽然范围仍局限于第七扇区,但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参数稳定得令人难以置信,”她报告道,数据流在她意识中清晰呈现,“能量流动遵循着极其复杂却完美自洽的数学规律,没有丝毫冗余或随机波动,效率高得可怕。另外……”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我探测到一些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非‘守墓人’源头的规则信号残留。它们散布在信息光海的背景之中,非常古老,几乎要被同化,但仔细分辨,能察觉到其规则的‘韵味’与‘守墓人’的截然不同。像是……很久以前其他‘访客’留下的痕迹,但都已彻底沉寂,没有任何活性。”这个发现带来一丝隐秘的寒意,这艘宏伟的方舟,似乎并非只有他们一批乘客,而之前的住户,无论他们是谁,最终似乎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他们去了哪里?是修复完成后离开了,还是……融为了方舟的一部分?
就在这时,一道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熟悉而苍凉韵律的规则波动,如同穿过层层无形屏障的叹息,悄然触动了人类意识聚合体的外围感知边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