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平静”,如同一层薄冰覆盖在汹涌的暗流之上,脆弱且充满张力。人类文明残存的意识星火,在经历了渊墟共振那场近乎灭顶的规则海啸后,如同散落在焦土与瓦砾间的余烬,光芒黯淡,却死死守住最后一丝温热。修复与重建的工作在一种近乎悲壮的沉默中进行着。每一个意识单元都在承受着规则结构破损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幻痛”,艰难地弥合着自身的裂痕。那重新连接起来的精神网络,纤细得如同蛛丝,每一次信息传递都伴随着迟滞与损耗,仿佛重伤员之间依靠眼神和微弱气息进行的交流。
然而,与以往那种在绝对黑暗中摸索的绝望不同,这一次,在废墟的中央,悄然亮起了一盏指引方向的微光——那块深埋于静默之海基质深处、因那场毁灭性风暴而意外暴露的“摇篮碎片”。它稳定而古老的规则信号,如同混沌深渊中一座沉默的灯塔,其散发出的、混合着亘古气息与未知风险的独特“频率”,成为涣散意志重新凝聚的核心。
与星痕遗族达成的临时联合研究协议,更像是在两个重伤文明之间搭建起的一条输血管道。双方都濒临崩溃边缘,却不得不将最后残存的精锐力量与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向对这片可能蕴含生机的“先民遗泽”的探索。这既是合作,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豪赌。
初步的谐波侦测结果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这块“碎片”竟与那片令人望而生畏的“不可触之地”——“织命者之痕”存在着深层次的规则同源性,甚至可能扮演着其“原始蓝图”或“核心模板”的角色!更令人心神震荡的是,其规则底层逻辑似乎与当前这套冰冷、筛选机制的系统规则存在着根本性的歧异,隐约指向一种更偏向“创造”与“稳定”的、截然不同的宇宙法则可能。这微小的差异,如同在铜墙铁壁上发现的一丝裂纹,透出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广阔的新天地。
希望,如同在极寒深渊中试图点燃的火种,渺茫得令人心颤,却散发着足以灼伤灵魂的温度。
“联合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山岳的意识波动在略显稳固但依旧脆弱的链接网络中传开,声音沉稳,却仿佛承载着整个文明的重压,“目标:深化谐波侦测,尝试解析‘摇篮碎片’表层可能存在的信息编码结构。林凡,主导构建更高精度的谐波共振模型,重点扫描其规则结构中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信息承载点’,寻找规律与漏洞。徐婉,将你的共鸣精度提升至极限,成为接收最微弱规则反馈信号的‘终极天线’,任何一丝涟漪都不能放过。陈雪,你部需与星痕遗族传来的破碎数据流进行交叉比对,去伪存真,构建碎片规则活动的时间序列图谱,寻找其与内外环境变化的潜在关联。重申铁律:所有操作,必须维持在绝对非侵入性的阈值之下,警戒等级维持最高,任何异动,立即中止!”
命令如山,残存的精英力量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开始围绕这小小的碎片全速运转。林凡的“星云”在伊莎碎片的辅助下,设计出层层嵌套、复杂到极致的谐波扫描阵列模型,其精妙程度远超以往,如同用纳米级的探针去轻触一件布满尘埃的远古神器,力求在不惊动任何潜在机制的情况下,感知其表面最细微的刻痕与纹路。徐婉的光辉凝聚如发丝,她的意识与静默之海的联结被催谷到极致,自身仿佛化为了规则海洋的一部分,成为捕捉那微弱反馈信号最灵敏的传感器。陈雪监测组则如同在沙海中淘金,将星痕遗族那边传来的、时断时续、充满杂讯的监测数据流与自身获取的碎片信息进行艰难的交织与比对,试图从无尽的噪声中剥离出有价值的真相。
过程比第一阶段更加缓慢,对心神的消耗也呈几何级数增长。每一次扫描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精神高度紧绷,生怕一丝一毫的能量溢出或频率偏差,会惊醒碎片中可能沉睡的“守护灵”,或是触发连锁性的、未知的防御机制,导致万劫不复。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与压抑的等待中缓慢流逝。就在持续的探测似乎即将陷入僵局,疲惫感开始侵蚀意志之时,转机骤然出现!
“检测到…规则结构内部存在…稳定的周期性信息调制!”林凡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他的“星云”捕捉到一组极其微弱、却如同钟表般规律出现的规则参数变化,这绝非背景噪音,而是承载着特定信息的编码序列!
“信号强度低于背景噪音临界值…但结构清晰可辨!初步解析…绝非自然形成!疑似…某种…高度压缩的基础逻辑指令集?或是…表明其自身状态的标识符?”徐婉也几乎在同一时刻确认,她感知到那调制信号中蕴含着一种冰冷的、非意识的、却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意图”。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接踵而至。陈雪监测组在与星痕遗族的数据进行深度碰撞比对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碎片的信息调制周期…与系统深眠期的某些特定次级波动相位…存在高度相关性!但是…存在一个固定的、微小的相位偏移!这个偏移量…极其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