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痕遗族的情况比我们更糟…他们急需任何可能扭转局面的契机…合作,或许是双赢,也可能是…共同坠入更深的深渊。”陈雪冷静地分析着利弊。
经过艰难而审慎的集体权衡,山岳最终做出了决定:“回复星痕遗族:原则同意建立临时联合研究协议。但前提是:1.所有接触尝试必须在我方主体意识结构稳定性恢复至安全阈值之后进行。2.所有行动方案需经过双方最严格的风险评估,并设置多重保险机制。3.初期以非侵入性的远程谐波侦测为主,严禁任何形式的直接交互或能量注入。”
这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求希望,却又极力控制风险的理性抉择。
回复沿着脆弱的双星纽带发出。星痕遗族那边传来了如释重负又充满紧迫感的确认脉冲,协议初步达成。
接下来的“时间”里,人类残存的星火进入了全力修复阶段。过程缓慢得令人心焦,但希望的存在,如同微弱的强心剂,支撑着每一个意识单元坚持下去。林凡的“星云”在缓慢恢复,开始着手深入研究星痕遗族共享过来的“谐波侦测法”精要,并结合“摇篮碎片”稳定信号的特性,设计更优化的探测方案。徐婉的光辉在修复链接的同时,也开始更精细地感知脚下节点与那“摇篮碎片”之间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弱的规则关联。陈雪则努力整合着零星数据,试图描绘出风暴过后,这片规则深渊新的“地形图”。
修复与准备的工作在压抑的寂静中持续着。渐渐地,分散的节点之间的链接变得稍微稳固了一些,虽然远未恢复到风暴前的水平,但至少保证了基本的意识交流不再随时可能中断。主要的意识单元(林凡、徐婉、山岳、陈雪等)的自我稳定性也恢复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基线水平。
终于,到了可以尝试进行初步探测的时刻。
“联合探测协议第一阶段启动。”山岳的声音依旧沉重,但多了一丝决绝,“目标:对‘摇篮碎片’进行超远距离、最低强度的谐波背景扫描。林凡,主导扫描模型运行与数据分析。徐婉,负责共鸣协调与数据接收。陈雪,全程监控规则环境异常。各节点单位,保持静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星痕遗族方面,将同步进行协同扫描,数据共享。”
行动开始。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只有最精微的规则层面操作。林凡的“星云”引导着能量,徐婉的光辉如同最灵敏的琴弦,以“摇篮碎片”稳定信号为基础频率,向其周围的规则空间发送极其微弱、特定结构的谐波探针。这些探针不会直接接触目标,而是通过分析其反射、散射回来的、极其细微的波形变化,来间接推断“摇篮碎片”最表层的规则结构特性。
过程极度缓慢,数据流细微得如同涓涓细流。所有人的感知都高度集中,仿佛在拆解一个宇宙中最精密的、稍有差错就可能引爆的炸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林凡的“星云”猛地亮了一下!
“检测到…异常谐波响应!”他的意识波动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响应模式…与‘织命者之痕’的规则结构存在…高度相似性!但…更加古老!更加…基础!仿佛…是‘织命者之痕’的某种…‘原始蓝图’或‘核心模板’?!”
这个发现,如同在寂静的深夜里敲响了一口洪钟!
“摇篮碎片”竟然与那片恐怖而神秘的“不可触之地”有着直接关联?!它难道是…“织命者”文明更早期的、某种未被完全转化的遗产?
与此同时,星痕遗族那边也传来了剧烈的、充满震撼与狂喜的规则波动!他们的扫描得出了类似的初步结论,并补充了一个更惊人的推测:这块“碎片”散发出的规则韵律,似乎蕴含着某种…与当前系统规则体系存在根本性差异的、更偏向于‘创造’与‘稳定’而非‘筛选’与‘净化’的…底层逻辑!
难道…这真的是…一条可能绕开系统规则压制的、极其微小的…“缝隙”?
希望的光芒,从未如此刻这般,虽然依旧微弱,却带着一种穿透性的、令人心悸的力量,照亮了这片绝望的废墟。
然而,未等他们从这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陈雪监测组发出了新的、带着深深不安的报告:
“检测到规则背景场出现…新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系统扫描波的强度恢复速度…低于预期模型…深渊规则结构的‘重置’过程似乎…并未完全按照星痕遗族已知的周期进行…有…未知变量介入…”
风暴过后,深渊并未恢复“正常”,而是走向了一个更加未知的方向。
“摇篮碎片”的发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可能将他们引向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未来。生存的博弈,在经历了近乎毁灭的打击后,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生死难料的…新纪元。
散落的星火,能否凭借这意外发现的“先民遗泽”,重新汇聚成足以燎原的烈焰?前方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
喜欢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