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市长,这里叫溪云谷,主要是几个自然村,农户散居,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年轻人都往外跑。”农业局负责人赶紧回答。
林静云走下田埂,抓起一把深褐色的土壤,在手里捻了捻,土质松软肥沃。她又仔细观察着田里长势不错的蔬菜和周边保护完好的山林植被。她的专业敏锐性被触动了。这里远离工业区,水源清澈,生态环境优良,土壤条件也不错,为何农业还如此薄弱,留不住人?
她信步走进村子,随机和几位在菜地里劳作的老乡聊了起来。老乡们见是市里来的大领导,开始有些拘谨,但在林静云温和的、不带官腔的询问下,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抱怨最多的是路不好走,都是坑洼的土路,菜运出去费时费力,还卖不上价;看到别的地方搞大棚、种经济作物赚了钱,他们也想搞点特色种植或养殖,又缺技术指导、缺启动本钱,银行觉得他们风险大,不愿意贷款给他们这种小户。
“咱这地方,水好、土好,种出来的菜味道就是甜,可就是没人知道,也卖不出去啊!”一位老农蹲在地上,敲着旱烟袋,满脸的无奈。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静云的脑海。与其在那个明显已陷入僵局、可能深藏猫腻的新城项目上继续耗费宝贵的财政资源和政治精力,为什么不另辟蹊径?省里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如果能在溪云谷这样的地方,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发展高附加值的绿色蔬菜、有机水果,结合这里的溪流和山林资源,适度发展乡村旅游……
这或许不仅是一个摆脱当前发展困境的突破口,更是一条能将发展引入正轨、真正惠及普通百姓、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这个想法让她因新城项目而压抑的心情为之一振。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烈发来的短信,内容言简意赅:“林市长,关于李老栓(拆迁户)家的背景有了新发现。其子李强,三年前曾为万晟集团运输建材,后因工伤致残,补偿纠纷至今未决。疑与此次强拆有关联。正在深挖。”
林静云目光一凝。新城项目的困局,拆迁事件背后隐现的个人悲剧与公司责任,民生资金的挪用,还有眼前这片充满潜力却亟待发展的土地……无数线索开始在她脑中交织、碰撞。她感觉到,一张模糊的网正在浮现,而溪云谷,或许能成为一个撕开网口的契机。
她转身,目光扫过高瀚和农业局负责人,语气果断:“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召开新城项目后续处置和农业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发改、财政、审计、国土、规划、农业、交通、文旅,还有城投公司,一把手参加。”
高瀚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错愕,他完全没料到林静云会从新城项目突然跳到农业发展,还要如此兴师动众。“林市长,这……农业专题会,是否需要和城建口的会分开更合适?”他试图委婉地提出异议。
“一起开。”林静云的语气不容置疑,“青云的发展不能只盯着房地产一条路走到黑,我们需要统筹考虑,另找出路。”她再次看了一眼那片生机勃勃的溪云谷,心中已有了决断。既然旧路已堵死,那便闯出一条新路来。而这第一步,就是要在这潭死水中,投下一块足够分量的石头,看看能激起怎样的波澜。
本章完。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