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部的风波平息后,农场的日子重归平静。杨浩宇恢复上工,依旧是干活最利落的那个,只是知青们看他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敬畏——谁都看得出黄干事和李铁柱的倒台与他脱不了干系,却没人说得清其中的门道,只当他是有大本事的人。
这天刚收工,苏婉清就红着脸来找他:“杨浩宇,这周末场部批了探亲假,我想……想请你跟我回趟县城,看看我妈。”
她手里攥着块碎花手帕,指节都捏白了,显然鼓足了很大勇气。自上次杨浩宇答应帮忙后,她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怕耽误他上工,又怕母亲的病拖不起。
“没问题。”杨浩宇爽快答应,从灵泉空间里取出一个布包,“这是我准备的几样草药,对哮喘有好处,你先拿着。”
布包里是他用玄术催生的川贝、桔梗和杏仁,比普通药材药效强上数倍,还混了点灵泉粉末,能温和调理身体。苏婉清接过来,指尖触到他的手,像触电般缩了缩,脸颊红得能滴出血来。
“谢谢你……那我明天一早就去请假。”她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转身快步跑开,麻花辫在身后甩成两道活泼的弧线。
杨浩宇看着她的背影,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这姑娘纯得像北大荒的雪,干净又温暖。
第二天一早,两人揣着介绍信和几斤粮票,搭上了农场去县城的拖拉机。拖拉机在土路上颠簸,寒风从帆布缝隙里灌进来,苏婉清冻得缩起脖子。杨浩宇见状,默默往她身边挪了挪,用自己的肩膀挡住风口。
苏婉清感觉到他的举动,偷偷抬眼看他,正好撞上他望过来的目光,慌忙低下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一路无言,却有种微妙的气氛在两人之间弥漫。
县城比农场热闹得多,街道两旁有供销社、饭馆和百货商店,行人穿着也整齐些,偶尔能看到几个穿军装的干部匆匆走过。苏婉清熟门熟路地带着杨浩宇往家属院走,路上遇到几个邻居,都笑着打招呼:“婉清回来啦?这是你对象?”
苏婉清脸一红,连忙摆手:“不是的张婶,这是我同学,来帮我看看我妈。”杨浩宇也笑着点头致意,心里却觉得这误会挺有意思。
苏婉清家是间两居室的平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刚进门,就听到里屋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听得人揪心。
“妈,我回来了!”苏婉清连忙跑进去,杨浩宇跟着进屋,只见炕上躺着个中年妇女,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咳得直不起腰,正是苏婉清的母亲,赵秀兰。
“是……是婉清啊……”赵秀兰好不容易止住咳,看到女儿身后的杨浩宇,疑惑地问,“这是……”
“妈,这是杨浩宇,他懂医术,我请他来给您看看。”苏婉清扶着母亲坐起来,垫上靠垫。
杨浩宇上前,故作自然地伸出手,指尖搭上赵秀兰的手腕。玄气悄然探入,仔细探查她的脉象——脉象虚浮,肺腑间郁结着一股寒气,正是哮喘的根源,拖得久了,已经伤及根本。
“阿姨,您这病是早年受了寒,没根治,日积月累落下的根。”杨浩宇收回手,语气肯定,“我给您开个方子,再配合针灸,应该能缓解。”
赵秀兰半信半疑:“小杨同志,我这病看了多少大夫都没用,你……”
“妈,杨浩宇很厉害的,他之前还救过落水的孩子呢!”苏婉清连忙帮腔。
杨浩宇笑了笑,没多解释,从布包里拿出银针——这是他用灵泉水浸泡过的,带着微弱的灵气。他凝神静气,按照传承里的针法,找准赵秀兰胸前的几个穴位,快速刺入。
银针入体的瞬间,赵秀兰只觉一股暖流顺着针尾蔓延开来,胸口的憋闷感竟减轻了不少,刚才还止不住的咳嗽也停了。
“这……这是……”赵秀兰又惊又喜,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是针灸的效果,能暂时疏通淤堵。”杨浩宇一边捻动针尾,一边说道,“等下我再教您一套呼吸法,配合草药,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好起来。”
他手法娴熟,神情专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侧脸的轮廓分明,竟有种说不出的吸引力。苏婉清站在一旁看着,心跳又开始不受控制,手里的帕子都快被绞烂了。
半个时辰后,杨浩宇起了针,又写下药方,叮嘱道:“这药得用砂锅煎,每天一副,早晚各一次。我留了点药粉,每次煎药时加一勺进去。”他说的药粉,其实是灵泉凝结的晶体。
赵秀兰试着深呼吸,果然顺畅了不少,脸色也红润了些。她拉着杨浩宇的手,感激地说:“小杨同志,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
“阿姨您客气了。”杨浩宇笑了笑,“婉清是我朋友,这是应该的。”
中午,苏婉清留杨浩宇在家吃饭。赵秀兰坚持要下炕做饭,被杨浩宇拦住了:“阿姨您歇着,我来帮忙。”
他走进厨房,看到案板上有块腊肉和几个土豆,还有一小袋白面。灵机一动,从空间里取出两个刚成熟的西红柿和一把青菜——这是他特意种的,想着或许能派上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