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外,荀谌向赵云透露:“进城后,子龙将不再效忠主公,而是归入我麾下,成为袁绍的一员。”
这让赵云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不禁追问其缘由。
荀谌在他耳边细说缘由,赵云听后眼前一亮,觉得妙计连连。
他笑着说:“若此事被袁绍知道,恐怕他会对我心生忌惮。”
但荀谌淡定回应:“他要进中山地界才能动我。”
于是两人伪装成袁绍的使者进城。
州牧府内,冀州牧韩馥听闻袁绍从渤海郡派来了使者,便立刻会见。
在宴席上,韩馥看到赵云时眉头紧皱,疑惑为何赵云会出现在袁绍的使者队伍中。
荀谌便向他解释前因后果。
提及刘备与袁绍在渤海的战事,以及赵云的投降。
经过荀谌的解释,韩馥终于明白原委。
他对赵云的勇猛无比称赞,认为他追随袁绍是明智之举。
赵云也回应了韩馥的祝福。
宴席间欢声笑语不断,夜渐深时方散。
韩馥随后召见荀谌至书房。
韩馥问荀谌出使邺城的来意,荀谌答曰替冀州牧分忧。
韩馥对此感到疑惑,请求荀谌详细说明。
荀谌指向书房内的地图,指出黑山军是冀州的隐患,提议尽早解决。
韩馥承认有此想法,但无奈兵力不足,既无精兵也无良将。
荀谌表示袁绍麾下兵马强壮,愿与冀州牧合作剿灭黑山军。
韩馥闻后大喜,询问荀谌是否属实。
荀谌确认后,韩馥欣然同意。
他身为冀州牧,深知各地县令对此的烦恼,对于袁绍愿意出兵表示欣慰。
对于粮草问题,韩馥表示邺城税收充足,不是问题。
韩馥让荀谌通知袁绍出兵事宜,但荀谌提醒必须先准备粮草,再通知袁绍。
荀谌认为只有粮草先行,才能确保军队的后勤无忧。
最后荀谌提议一旦粮草准备就绪,便可立即发兵攻打黑山军,为民除害。
韩馥对此深表赞同。
韩馥点头赞同:“言之有理。”
随即决定派人调配粮草。
他正要派使者前往通报袁本初,荀谌打断了他的提议。
荀谌表示,只要冀州牧同意支援粮草,便应派遣心腹前往渤海通知其主,随后大军南下与冀州牧共同讨伐黑山贼寇。
韩馥虽有顾虑,担 ** 山贼寇得知消息后进行掠夺,但在荀谌提及赵云能够守护后,他的心中顾虑得到了宽解。
韩馥便决定遣派上将潘凤前往渤海,同时命令运粮队伍由赵云押送至前线。
在邺城,韩馥与荀谌目送粮草队伍远去后,荀谌提出亲自随子龙前往前线等待他们大军到来。
告别韩馥后,他驾马离开。
至此开启新的章节“袁绍心中默念着潘凤的名字,不知他是否已经抵达渤海。
冀州名将潘凤,策马进入渤海地界,一路来到繁华的南皮县。
此刻,他受到袁绍的召见,进入大殿等待。
袁绍正在处理袁尚的事务,提及管承与刘备,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此时听到潘凤的到来,他心中疑惑,却仍迅速赶到大殿。
潘凤与袁绍简单交谈后,传达了韩馥的意愿——冀州牧已备好粮草,等待发兵攻打太行山脉的黑山军。
袁绍听后略感惊愕,但很快恢复了冷静。
潘凤完成任务后并未多言,他对袁绍本无太多好感,遂在完成传达后直接告退,折返邺城。
袁绍震惊之下,久久未能回应。
究竟发生了什么?最近的怪事层出不穷。
前些天外甥高干声称捕获了史阿,却在押送途 ** 现异象,军士自相残杀。
袁绍对此疑窦丛生,训斥高干后将其打发了。
如今,邺城又出现潘凤,其言语让袁绍困惑不已。
正在袁绍愣神之际,许攸匆匆进入大殿。
“主公,我适才见到了潘凤!”
许攸敏锐地意识到有事发生,急忙前来找袁绍求证。
袁绍道出潘凤带来的消息:“韩馥为我们准备了大批粮草,让我们出兵攻打太行山脉的黑山贼。”
许攸也被这消息惊住,韩馥此举让他捉摸不透。
过了许久,许攸眼中闪过一抹光芒:“主公,无需理会韩馥的意图。
他既然为我们准备了粮草,我们岂有拒绝之理?”
许攸建议袁绍接受粮草,以壮大自身力量。
袁绍正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秋收未到,他需要这批粮草来维持军队运转。
对于许攸的建议,他心中早已跃跃欲试。
过去在诸侯讨董时,他曾想夺取联军粮草,却被刘备抢先。
后来在彰武县与黄巾军交战时,南皮县的储粮又被关羽、赵云劫走。
“如果我们接受韩馥的粮草,是否就要替他攻打黑山贼?”
袁绍对此有所疑虑,黑山贼藏匿于深山之中,他可无意深入其中。
许攸立刻纠正:“粮草我们当然要收下,至于攻打黑山贼的事,我们可以另想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