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街灯还泛着黄晕。陈砚舟推开餐馆门,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两圈,手搭在门把上顿了顿。他站在门口看了眼手机——昨晚那通电话之后,唐绾再没消息。
店里静悄悄的,只有冰箱低沉的嗡鸣。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径直走进厨房。宋小满已经在案板前站着了,手里攥着擀面杖,眼睛通红,像是整宿没合眼。
“你怎么来这么早?”她抬头看他。
“你也没走。”陈砚舟走到水池边洗手,“昨晚没睡好?”
宋小满点点头:“有个阿姨打电话来,说她爸吃了咱们的面点,突然认出她了,还喊了她小时候的乳名。她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在电话这边也跟着掉眼泪。”
陈砚舟没接话,擦干手,从她手里接过擀面杖。“你去歇会儿,我来。”
“不用,我撑得住。”她攥紧了工具不肯放。
“不是让你偷懒,是怕你累垮了。”他把面团往案板中间一推,“三十份‘记忆面点’,蒸笼三层,先做老式缝纫机造型的,再压凤凰自行车模子。你泡枸杞,我去调馅。”
宋小满愣了愣,还是退开一步。她看着陈砚舟熟练地分派活计,动作不疾不徐,每一步都稳稳当当。灶火点着了,水渐渐热起来,厨房里的节奏慢慢回来了。
她轻声说:“昨天那个阿姨讲,她爸十年没喊过她的名字了。”
“嗯。”陈砚舟低头揉着面,“有时候味道比药还管用。”
小张来了,拎着早点。陈砚舟让他在门口贴了张告示:每日限三十份记忆面点,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怕有人抢?”小张问。
“怕他们失望。”陈砚舟说,“做多了,味道就走样了。”
人陆陆续续来了。有拄拐的老人,有搀着父母的年轻人,还有拎着保温盒的中年夫妻。他们不吵不闹,就在门口安静地等着。
第一个拿到面点的是个穿蓝裙子的姑娘。她捧着盒子,眼泪直接砸在包装纸上。“我爸昨天吃了,问我妈在哪儿。我妈走了八年了,他头一回想起来。”
陈砚舟在灶台前听见了,没回头,只是往下一锅馅料里多加了一勺蜂蜜。
快到中午时,一个中年男人冲进店里,怀里抱着一面锦旗。他眼睛通红,声音发颤:“我找你们老板!我要当面谢谢他!”
宋小满吓了一跳,转身就想往后厨躲。陈砚舟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手腕:“别慌。”
男人看见他们,腿一弯就要跪下去。
陈砚舟立刻上前扶住他胳膊:“有话站着说。”
“我爹……我爹昨天吃了一个小面人,是他小时候住的老房子模样……他吃完,突然站起来,指着墙上照片说‘这是我娘’!”男人说着就哽咽了,“他已经五年不认识我们了,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清……可他记得那房子,记得他娘……”
他把锦旗展开,上面绣着八个金字:一碗面唤亲情,半寸心暖人间。
陈砚舟接过旗子,轻轻抖了抖,转身挂在了墙上最显眼的位置。那里原本空着,现在正好。
“这功劳不是我的。”他说,“是她做的。”
他侧头看向宋小满。
宋小满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围裙上的面粉。她没说话,但肩膀明显松了下来。
外面有人拍照,也有顾客掏出手机录视频。陈砚舟没阻拦。
没过多久,两个穿着采访马甲的人进了店,肩上扛着摄像机。
“我们是市民生频道的。”女记者说,“听说这里有个‘记忆面点’,能唤醒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记忆?能不能做个现场报道?”
宋小满又想往后缩。
陈砚舟却点头:“可以,但只讲事实。”
“您是老板?能说几句吗?”
“我说不了太多。”他指着蒸笼,“你看,面团要醒够时间,火候要稳,形状要做成他们熟悉的样子。核桃磨碎,红枣去核,这些事不能省。我们做的东西,没法量产,也不能快。但它能让一些人想起重要的人。”
记者把镜头转向宋小满:“这位是主理人吗?”
“她是。”陈砚舟说,“你问她。”
宋小满紧张得手都在抖,但她没躲。她深吸一口气,小声说:“我……我是照着家属提供的老照片做的模具。比如缝纫机,比如自行车,都是他们年轻时候的东西。我想,如果味道和形状一起回来,也许记忆也能跟着回来一点。”
记者拍下了全过程:她如何研磨核桃,如何把枸杞泡软,如何把面团一点点压进模具。镜头扫过墙上那面锦旗,又拍到门外排着的长队。
“现在每天能做多少份?”记者问。
“三十。”陈砚舟答,“再多就顾不上品质了。”
“那预约呢?”
“今天已经满了。明天的号,早上六点就开始排。”
视频当天下午就上了热搜。标题是:《这家小店的面点,让失智老人喊出女儿名字》。
评论区炸开了锅。
有人留言:“我奶奶也这样,能去订一份吗?”
有人问:“能寄吗?我在外省。”
还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治愈系美食。”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阿阮后来发了个消息:后台预约排到七天后了,要不要开放线上定制?
陈砚舟回了个“不”。
他坐在操作台前,看着宋小满把最后一笼面点端出来。三十份,整整齐齐,不多不少。
“累吗?”他问。
“累,但开心。”她笑了,“刚才有个爷爷吃完,拉着我手说‘谢谢你让我记得我老婆’。”
陈砚舟点点头,起身去关燃气阀。手指拧到一半,听见外面一阵骚动。
他走出去,看见一群人围着门口的公告板。新贴了一张纸:明日依旧限量三十份,取号时间为六点整,请有序排队。
有人在拍照上传,有人说“我也要带我爸来”,还有个外卖小哥停下电动车,掏出手机打给家里人。
阳光斜斜地照进店里,蒸笼还在冒着白气。陈砚舟站在灶前,左手腕上的银汤勺腕饰闪了一下。
他抬手擦了擦,目光落在墙上的锦旗上。
门外,一个穿灰风衣的男人正朝店门走来。他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的预约单复印件,站在队伍末尾,低着头,一言不发。
陈砚舟盯着他看了两秒,转身回到灶台前,拿起擀面杖,轻轻敲了敲案板。
喜欢厨神觉醒:从摆烂到美食巅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厨神觉醒:从摆烂到美食巅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