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上游的雾,终于有了暖意。妫含骑着枣红马,带着五千名永嘉郡女兵,沿着山道往南田山走,皮甲上沾着的露水,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队伍最前面的木杆上,挂着一面绣着“永嘉”的杏黄旗,旗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与山间的鸟鸣、流水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这里常年不散的压抑。
“报——前面就是南田山,山脚下有十几个百姓在徘徊!”侦察兵策马回来,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妫含勒住马,抬眼望去,只见南田山的梯田边,几个穿着破烂麻布的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干枯的稻穗,神情茫然。为首的正是阿基,他的胳膊上还留着去年被泰顺武士砍伤的疤痕,怀里抱着一个瘦得只剩骨头的孩子——是他后来从泰顺逃回来的阿文。
“你们是谁?”阿基看到女兵队伍,赶紧把阿文护在身后,眼神警惕。他见过太多拿着刀枪的人,每一次都伴随着抢掠和杀戮,眼前这支队伍虽然装备精良,却没露出半分杀气,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妫含翻身下马,走到阿基面前,声音温和:“我是永嘉郡的妫含,带了粮种、农具和医生来。听闻文成百姓受苦,特来帮你们重建家园,让大家能吃饱饭、住安稳屋。”她说着,让女兵递上一袋双季稻种和一块烤红薯。
阿文盯着红薯,咽了咽口水,却不敢伸手。阿基接过稻种,手指捻了捻饱满的颗粒,眼眶突然红了——这稻种比他以前见过的任何稻种都好,要是早有这个,南田山的梯田就不会荒着,大家也不会饿肚子。“你们……真的是来帮我们的?”他的声音发颤,带着不敢相信的期待。
“当然。”妫含指着身后的女兵,“她们会帮你们修水渠、整梯田,教你们种双季稻;医生会给大家治伤,还会教你们识别草药;我们还带了织布机,能让大家织出暖和的布。”
这时,山上传来一阵脚步声,越来越多的文成人从茅屋里走出来,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抱着孩子,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渴望。阿基看着身边的人,又看了看妫含手里的稻种,突然跪了下来:“妫含首领,求您救救文成!我们受够了战乱,受够了饥饿,只想好好活下去!”
其他百姓也跟着跪下来,哭声和哀求声在山间回荡。妫含赶紧扶起阿基,大声说:“从今天起,文成就是永嘉郡的一部分,再也没人敢欺负你们!我们一起动手,把南田山的梯田种满稻子,让炊烟重新飘起来!”
女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帮百姓修补茅屋,有的开始丈量土地设计水渠,有的拿出草药给受伤的人包扎。阿基抱着阿文,看着女兵们忙碌的身影,看着梯田里重新翻起的泥土,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他以为南田山再也不会有炊烟,再也不会有欢笑,可现在,希望又重新回来了。
傍晚的时候,南田山的梯田边升起了炊烟,久违的米饭香味飘在空气里。阿文捧着一碗热乎乎的米饭,吃得狼吞虎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阿基坐在一旁,看着儿子,又看着远处正在搭建水渠的女兵,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文成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大峃部落的码头,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妫含带着女兵和造船匠,来到飞云江边,看着江面上破旧的竹筏,心里暗暗决定,要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码头,造更结实的船,让文成人不用再靠脆弱的竹筏逃亡,而是能靠船运送粮食和货物,过上安稳的日子。
“阿莲首领,你看这张图纸。”妫含展开一张码头设计图,上面画着整齐的石阶、坚固的船坞和宽敞的货场,“我们计划在这江边修一座石质码头,能同时停靠十艘船;再造二十艘木船,比你们以前的竹筏结实十倍,能在飞云江里安全航行,还能装更多的东西。”
阿莲接过图纸,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线条,眼眶有些发红。她想起以前,自己就是靠着竹筏带着孩子逃亡,一路上担惊受怕,生怕竹筏翻了,生怕遇到武士。要是早有这样的码头和船,她的丈夫就不会死,很多文成人也不用流离失所。“妫含首领,这……这真的能实现吗?”她的声音里带着哽咽。
“当然能。”负责造船的女兵阿帆笑着说,“我们带来了最好的木料和工具,还有经验丰富的造船匠,不出一个月,码头就能建好,木船也能造好。到时候,你们就能用船把文成的茶、酒运到平阳、苍南,换更多的粮食和布料,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阿莲点点头,转身对身边的文成人喊道:“大家都来帮忙!我们一起建码头,造船,让飞云江再也不是逃亡的路,而是我们的致富路!”
文成人都欢呼起来,纷纷拿起工具,跟着女兵们一起干活。有的帮忙搬运石头,有的帮忙削木头,有的帮忙熬桐油。阿莲抱着孩子,也加入了队伍,帮着女兵们递工具、送水。她看着江边渐渐成型的码头,看着工匠们认真造船的样子,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飞云江即将迎来新的生机,文成也即将迎来新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穿越在温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