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气氛肃穆。龙椅上的李治面色依旧苍白,精神不济,武后端坐于珠帘之后,虽看不清面容,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殿中。
陈默跪拜行礼,将早已准备好的述职奏折呈上,内容主要围绕巡查登州海防,清剿一股与倭国勾结、骚扰沿海的海寇势力,其中隐去了机械海怪与“神陨之眼”的核心秘密,并提及缴获奇异火器一事,建议朝廷加强水师,研究新式武备。
他话音刚落,御史台一位姓王的御史便出列驳斥:“陈尚书此言,未免避重就轻!你身为刑部尚书,不理本部刑名要务,擅自离京数月,深入险地,若遇不测,置国法于何地?此为其一!其二,你所言海寇拥有奇异火器,堪比雷神之威,实属荒诞不经!焉知非你为夸大功绩,混淆视听之辞?”
另一名官员接口道:“更何况,陈尚书在京期间,大力推行所谓‘格物院’,聚集匠户,研究奇技淫巧。去岁长安疫病菌患,淮阳王逆案,乃至月圆之夜曲江池异象,皆在你接触‘异学’之后发生!此间关联,岂是巧合二字可以掩盖?臣恐此‘异学’非但不能强国,反招灾异,动摇国本!”
攻击如同疾风骤雨,集中在“擅离职守”、“虚报军功”和“异学招灾”三点上。保守派官员显然有备而来,言辞激烈,引经据典,试图将陈默彻底钉在“祸国妖人”的耻辱柱上。
陈默静立殿中,面色平静。待攻击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王御史言本官擅离职守。然,刑部职责,在于惩奸除恶,维护社稷安宁。登州海寇,掳掠百姓,袭击官船,勾结外邦,此非恶乎?本官亲往查探,获取敌情,缴获利器,肃清海疆,此非维护安宁乎?若坐视海疆糜烂,致使寇患深入内地,届时生灵涂炭,才是真正的失职!”
他转向那名指责他“虚报军功”的官员:“至于奇异火器,实物已运抵将作监,诸位大人若有疑虑,可亲自前往查验。此物虽粗陋,然威力确非弓矢可比。若我大唐水师能装备此等利器,则海疆可靖,万邦慑服。固步自封,视新生之物皆为异端,非强国之道。”
最后,他面对“异学招灾”的指控,目光扫过珠帘后的身影,语气转为凝重:“格物院所研,乃天地自然之理,旨在强国富民。去岁疫病,格物院医药庐所献‘净疮防疫法’,活人无数,长安有目共睹。淮阳王逆案,其凭借邪术蛊惑人心,正是格物院助本官窥破其诡计,护佑社稷。至于月圆异象,乃逆党作乱,与本官何干?莫非因菜刀可伤人,便禁止天下人用其切菜否?”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大人饱读诗书,当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理。若因惧怕未知,便拒绝一切新知,我大唐与故步自封之蛮夷何异?盛世气象,在于包容并蓄,开拓进取,而非坐井观天,抱残守缺!”
一番话语,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反驳了指控,又暗中抬高了格物院与开拓精神的位置。殿中一时寂静,不少中立官员微微颔首。
珠帘后,武后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决断:“陈爱卿巡防海疆,有功于社稷。格物院之事,乃朝廷决议,旨在探索强国之道,不可与妖邪之事混为一谈。然,陈爱卿身为刑部尚书,亦当以部务为重。此后若非特旨,不得轻易离京。”
这番话,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保住了陈默和格物院,只是限制了陈默的行动自由。武后的态度已然明确。
“臣,遵旨。”陈默躬身领命。他知道,这一关,暂时是过去了。但朝堂上的暗箭,绝不会因此停止。
《盛唐探案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盛唐探案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盛唐探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