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0日,恒生指数突破1600点,较林英买入期货时的1520点,上涨了80点。
林英在期货交易所平仓出局,10手恒生指数期货多单,每点50港元,80点×50×10=40,000港元,扣除手续费396港元,净赚39,604港元。
加上之前的59,960.48港元现金,林英手里的现金变成了59,960.48+39,604=99,564.48港元,接近10万港元。
同时,他手里的3.9万股和记黄埔股票,股价已经涨到1.45港元,市值达到3.9万×1.45=56,550港元。
总资产达到99,564.48+56,550=156,114.48港元,从7月22日到8月10日,不到一个月,资产增长了50%。
林英没有继续留在期货市场,而是选择落袋为安——期货市场杠杆太高,风险太大,他现在需要稳定的现金,为接下来收购青英水泥做准备。
8月11日,林英将手里的3.9万股和记黄埔股票全部卖出,每股1.45港元,总金额56,550港元,扣除手续费56.09港元,净得56,493.91港元。
加上之前的99,564.48港元,林英手里的现金达到99,564.48+56,493.91=156,058.39港元,约15.6万港元。
有了这笔现金,林英终于可以开始布局青英水泥了。
青英水泥是香港老牌水泥企业,成立于1920年,垄断了香港近50%的水泥供应,主要客户是香港的建筑公司和地产开发商。但1970年代初,因为管理层保守,没有及时引进新设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上香港地产市场短暂低迷,青英水泥连续三年利润下滑,股价从1973年的5港元跌到1976年的2.3港元,成为市场上的“绩差股”。
林英知道,李首富会在1977年初出手收购青英水泥,以“低价入股+注资改革”的方式,获得青英水泥的控制权,然后将其改名为“长江水泥”,纳入自己的地产产业链,使其成为长江实业的“水泥供应基地”,此后青英水泥的利润和股价都会翻倍。
他要做的,就是在李首富出手前,提前吸纳青英水泥的散户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然后联合董事长周明轩,阻止李首富的收购,或者在收购中获得更多利益。
但青英水泥的总股本有8000万股,股价2.3港元,要成为第二大股东,至少需要持有5%的股份,也就是400万股,需要资金400万×2.3=920万港元,林英现在只有15.6万港元,连零头都不够。
所以,他必须找到“低成本吸纳股份”的方法——通过股市黄牛,收购散户手里的零散股份。
原身记忆里,片场场务阿彪认识一个叫“肥强”的股市黄牛,专门帮人收购或转让散户手里的非流通股份,手续费比证交所低,还能避开监管,很多不想露面的投资者都会找他。
林英通过阿彪,联系上了肥强。
肥强约林英在尖沙咀的“龙记茶楼”见面。林英刚走进茶楼,就看见一个穿着花衬衫、肚子圆滚滚的中年男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个算盘,正在噼里啪啦地算账。
“你就是林英?”肥强抬头,三角眼上下打量着林英,“阿彪说你要收青英水泥的股份?”
“是。”林英坐下,点了一壶普洱茶,“肥强哥,青英水泥的散户股份,你能帮我收多少?”
“青英水泥?”肥强笑了,露出两颗大金牙,“那股是烂股,散户手里没多少,而且都不愿意卖,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着涨呢。”
“我出高价。”林英直接说,“市场价2.3港元,我出2.5港元一股,收10万股,越多越好。”
10万股,2.5港元一股,需要25万港元,林英手里只有15.6万,还差9.4万。
肥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后生仔,你真有钱!2.5港元一股,比市场价高8%,肯定有人卖。不过,你要这么多青英水泥的股份做什么?想当股东?”
“只是看好这只股。”林英没说实话,“肥强哥,你帮我收,收得越多越好,手续费按你的规矩来。”
“手续费1%,先付一半定金。”肥强拿出一张纸条,“你先付12.5万港元定金,我帮你收,收满10万股再付剩下的12.5万和手续费。”
林英皱了皱眉——他手里只有15.6万,付了12.5万定金,就只剩3.1万,万一收不到10万股,定金就打水漂了。
但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赌一把。
“好。”林英点头,“但我要每天看收购进度,而且股份必须转到我的名下。”
“没问题。”肥强笑着收起纸条,“明天开始收,你每天下午来茶楼找我要进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